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敬文园地 >>敬文精神 >>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 >>正文

感恩之心,一路同行

添加时间:2009-04-08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雄鹰应该感谢苍茫的天空,是天空让它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阳光应该感谢鲜花的怒放,是鲜花把炙热化为醉人的芳香;

大地应该感谢滋润的雨露,是雨露让它绽放出灿烂的春天。

——题记

时光荏苒,我已从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坐在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的一角,闻着淡淡的书香,我的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激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年来,我校朱敬文奖助学金共奖助我校学生5000余名,奖助金额超过500万元。资助了无数清贫、优秀的大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更为可敬的是,在奖助学金的背后,“敬文精神”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事,以及如何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自助助人,将毕生所得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家境贫寒的朱老先生年幼饱受失学之苦,凭着那份异于常人的勤勉与执着,驰骋商海,励精图治,终于成为誉满中外、德高望重的实业家。仰望星空,我读懂了“天道酬勤”的真谛,学会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古训。

老先生始终心系国家,胸怀感恩。出于对祖国的一片真诚,对文教公益事业的满腔热忱,对百年树人大业的不凡卓识,先生创办了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慷慨捐资,造福桑梓,恩泽后学,为国储材。低头沉思,我读懂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内涵,学会了以一颗感恩的心做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泰然。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就是华夏民族一种古老的民族精神和知恩图报的信念。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因为他人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有所表现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至少对于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授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也许他也会成为一个施者;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世间充满温情。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即使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人世也如同地狱,而生活就成为炼狱。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世界才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每次走进敬文图书馆,踏上那一阶阶的台阶,我便可以感觉到朱老先生的气息。我仿佛看到一位年迈老人在落日的余辉中,双眼注视着远方——那是他的希望所在。我知道,其实他的远方并不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慷慨解囊,资助贫寒而学习优秀的学生。他热心于教育事业,无私援助的行为和精神令人敬仰。先生恩泽广施,从他多年不止的善举中,我感到一种情结的延续与升华。“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他能体会到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顺利完成的学生的心境,他的捐助是一种支援,是一种理解,同时也是对我们青年大学生无限希望的寄托。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在似水流年中,是感恩之心给了我们希望,也成就了我们梦想。诚如霍金面对女记者尖锐的提问“霍金先生,疾病使你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了很多东西了吗”,他更为锐利地回答:“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怀想种种,朱老先生所表现出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贯穿着我们的人生,是繁华褪尽后我们心灵的仰仗和依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敬文精神,后人永怀!

(作者系生物科学类专业0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