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稿纸,像有千言万语,又总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题目,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开头。
忘记的可以是一段生活,但有时生活中的一个瞬间却记忆一生。重新拿起朱敬文奖学金的红色奖状,重新翻阅朱敬文先生的助人故事,回想起接受证书的刹那,心中颇有感慨。先生从18岁开始,便立志帮助清贫、优秀的青少年争取求学机会,最初受先生资助的人,无不奋发图强,靠着兼职打工,补充生活所需,最终成为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获得不菲的成绩,回报恩师。我想,先生的初衷也是这样吧,不只是简单的金钱资助,而是希望学子渡过难关,在日后于国家、于社会有所贡献。“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建立的宗旨“为国储材,自助助人”,希望以敬文精神影响后人。
谁不渴望获得帮助,谁不企盼被人温暖,人们常常希望有人能让自己逃避严厉的风雨——而且,也确实会有一两次这样短暂的时刻,但是,有谁会长久地站在你的身边呢?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桌上依旧凌乱,一切似乎还是老样,只是时间在无情地流逝。阳光有些刺眼,回忆却很模糊。2004年,我高考落榜,每每想起,记忆的空间总会有瞬间的惆怅,那个时候的世界只有漫无边际的补习生活和窗外一飘而过的无奈的桂花香,我在极度自卑中寻找自尊。
2005年,当我成为师大教育技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再次闻到桂花香时,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认真地走过每一个风雨肆虐的清晨和黄昏,把际遇的彷徨和悲伤撒向时光,不再在失意的时候浸身悲海,像怯懦孱弱者咆哮嚎啕。因为我已经相信:上帝赐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自己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入大学后,我努力学习,习惯把目标划成一段段的,好把握自己的航标,然后一个个地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比较实际,也比较有成就感,让我感觉踏实。大学四年,我连续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一系列的证书、奖励让我逐渐肯定了自己,而让我颇为兴奋的是,2008年我拿到了朱敬文奖学金,我很自豪,因为这意味着,我在某个方面达到了朱老先生对人才的肯定。
敬文精神教给了我一种自立处世的方法,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只有主动适应或被世界改变,此外别无选择。倘若没有当初补习的痛不欲生的经历,又怎会有今日宽阔的胸襟?经历是财富,体会深刻便受益良多。
一个优秀的人,并不在于学历高、资金足,而在于守时、守信用、有责任心、热爱生活、不辜负别人的信任与爱戴,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珍惜自己的所得。朱敬文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老先生幼时家境贫困,可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利用打工时难得的休息时间学习英文,学习经商理财之道,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家人的支持,最终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小有成就后立刻实施了“为国储材”的目标,以为国储材为己任,慈善之举名扬中国。
有位作家说的好:人生真正的道路是条简陋的绳索,倘若你能优雅地走在上面,你要微笑,你要感激生命给了你这么多……而一旦你不小心被它绊倒,跌出了眼泪,当你重新站起的时候,你仍要始终不渝的微笑,你仍要感激生命给了你这么多……敬文先生自助自强的精神,给了我做梦的勇气、力量和信心,让我敢于面对那已经发生的一切和不可知的未来。
大学的我们张扬自我、张扬快乐、张扬痛苦、张扬失落,或许生活会给我们很多我们难以承受的苦与累,或许生活会忽略我们的存在。可是读过朱敬文先生的人,了解朱敬文先生理想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不努力,不去承担责任?回报关爱你的人,支持你的人,帮助过你的人吧,怀着这份感恩之心,在人生路上继续走好。如果说,困难和阻碍是岸堤,我希望自己是河流,可以吻不同形状的岸。
多年前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过一幅画,是一位德国摄影家的作品《仰望》,画面中的一位女孩托着腮帮,望着布满星星的夜空,眼神流露着几许希望,几许寄托。那是一双没有经过尘嚣污染的眼睛,充满了纯真,一定是把星空认作了梦开始的地方。
仰望的姿势,也许人们都曾经历过。星空就在我们的头顶,或许是身处拥挤的人群,人们把它渐渐淡忘了,而我的“星空”是复苏在2008年朱敬文奖学金的颁奖典礼上。
“天道酬勤”,等待着永远的掌声和呼声……
(作者系教育技术专业05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