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敬文园地 >>敬文精神 >>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 >>正文

彰显生命的色彩——感恩之心

添加时间:2009-04-08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杨丽丽

那个秋季,我第一次听到朱敬文先生的名字,那年秋天,第一次见到校园里最宏伟的建筑之一——“敬文图书馆”,那年秋天,我第一次听说“朱敬文奖助学金”这个名词。

时光飞逝,一眨眼这已是我在师大度过的第二个春季了。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总有些怀念与感动充盈心间,也许是看到校园中青竹的那一眼,笔直、青翠、秀气、动人心弦;也许是在图书馆门口抬头的那一刹那,看见的那双坚毅眼神和嘴角洋溢的温暖的笑容。而最初,那座铜像之于我,只是一座冰凉的雕塑,偶尔会感怀于其温暖的笑容,但也仅此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位老人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渐渐的,那份温暖也滋生弥漫开来,雕塑不再只是雕塑,铜像不再只是铜像,老人依然那般慈祥,却平添了更多的力量。他有一个平凡而响亮的名字——朱敬文。

1999年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在我校设立朱敬文奖助学金起,师大的校园里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精神——“敬文精神。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这短暂的十年却永远标榜在师大的校史中,永远铭刻在每个师大人的心中。敬文精神灌溉的每一颗种子,开出一地的灿烂与辉煌。

2007年秋天,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远离了熟悉的家乡,远离了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我踏上了漫长的独自求学的大学征途。大一的一年中,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迷茫最彷徨的时光,那是一种对人生的迷茫无知与无奈。而2008年来临之际,伴随着这样多故的一年,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经历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我们的前途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定位好自己,定位好我们的未来?我更迷茫了。然而当我走进敬文图书馆,看着明亮宽敞的大厅中朱敬文先生的铜像,我总能从那肃穆的表情中读出一些别样的东西——坚毅、执着、自信!

先生自幼家贫,很早便辍学。生活的艰涩没有凝滞他跋涉的步伐,他毅然为自己撑起一隅蓝天:当学徒,从事商务活动。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他的意志,更加坚强;他的思想,更加成熟。那种自强不息、不断求索的精神,成了他长期跋涉的不懈动力。而立之年他终于崭露头角,稍有成就。他的创业经历更有力地证明了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锤炼自己,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朱敬文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一种激励、一种鼓舞,而朱敬文奖助学金的精神内涵不仅鼓舞着受助大学生自立自强,而且还启发了大学生们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它促使我更积极地探先生的精神品质,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敬文精神的内涵——一种“关爱他人”的精神、一种“自助助人”的精神、一种“勤奋简朴”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它震撼了我,激励了我,促进了我,也指引了我。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得到了以先生之名命名的“朱敬文奖学金”。获得朱敬文奖学金得到的不只是金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灵魂上的触动。在得到奖学金的同时,我也同时懂得了敬文精神中的感恩精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带着梦想来到大学的殿堂。一切为我着想的考虑不再在第一时间出现,面对困难、挫折,我一人孤身奋战,任何事都要开始学会为自己早早地细细打算。我恍然发觉,在家的日子里,是那样的幸福。我无时无刻不浸在亲人之爱的蜜糖罐中,温馨而坚实的避风港中我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飞扬的笑容播撒在记忆里的每一页。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能凝神反省,有反省才会有所得。父母之恩情,伴我一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进入大学以来,我获得份份友情,有来自同学的关怀与关心,也有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帮助。一个轻轻的握手致意,一次会心的微笑,都有可能成就一份历久弥坚的友情。大学里的生活丰富多彩,豁然大开的交际范围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亮色。带着无数个第一次,我搬进了这个住着四个人的宿舍。微笑是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处处可见美德之光的闪现,舍友们的宽容耐心让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享受着的是不同于家的另一种温情与幸福。而一次又一次的团体活动中,我与朋友们都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智慧和创造的火花闪现。朋友之恩情,日久弥坚!

有限的生命聚藏着无限的情感与力量,我们所能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敬先生付出了一切,也奏响了敬文精神的时代高歌。在这个几乎人人都为争取自己的利益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应该庆幸,有这样的好心人给了我们无私的关怀,教会我们去关爱他人,自助助人、勤奋简朴、无私奉献。。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先生,他在帮助一代代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感恩社会、报答祖国的精神!

(作者系经济管理专业0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