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敬文园地 >>敬文精神 >>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 >>正文

一个人的力量

添加时间:2009-04-08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臧文婕

在风景秀丽、美丽如画的花津校区,我最喜爱的建筑是学校的敬文图书馆。在图书馆刚刚开工的时候,我就盼望着它竣工的日子。终于在二零零七年的时候,这一天盼到了。我很庆幸的是,当时的自己还在大学三年级,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去使用这个图书馆。所以,在图书馆开馆的第一天,我就去了那里。站在通往图书馆的桥上,我先仔细地观察着这个可以称为花津校区最宏伟建筑的外观,整体的青灰色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充满着现代感,笔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这正符合一个充满知识和思想的空间。虽然说自己以前也去过几所高校的图书馆,毫无疑问,我最喜欢的还是花津校区的敬文图书馆。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她,在一楼的大厅里,我首先看到了一座青铜像,铜像是一位带着眼镜的老者,铜像的底座上赫然刻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朱敬文。我恍然大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被称为敬文图书馆,必定与这个老者有着重要的关系。

回到寝室,我打开电脑,在网上寻找了很多关于朱敬文先生的信息。由此,我对这位老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朱敬文先生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私塾,使他进入社会后他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开始利用一切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因为贫穷而失学的青年。所以,朱老先生以“为国储材,自助助人”为宗旨,从1965年起,他就以个人力量设立 "敬文留美大学奖学金",资助家境贫寒而有才华的青年去美国攻读大学,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的窘迫而折断飞翔的翅膀。20 年间,敬先生资助了700多名青年赴美学习。1985年,敬先生在香港成立 “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并在香港正式注册成完全不牟利的慈善机构。基金会随着祖国大陆的开放及发展而把目光转向祖国大陆高等学府,1988年在苏州大学设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从 1999 年起,“朱敬文教育基金” 在大陆每年资助总金额达 300 万元,资助学生近3000人,并在这些学校资助建立了现代化的敬文图书馆,使几十万名大学生受益,同时使“永不气馁”敬文精神广为传播。

看到这些资料后,我忽然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是渺小的,但有时候却又是无穷的。就像是朱敬文老先生,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精神却仍然激励着莘莘学子,尤其对我这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敬文精神更是尤为特别。

敬文精神是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的精神。教师就是一个为他人树立榜样的职业,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必不可少的便是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无完人,学生犯错是经常的,作为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在实习期间牢牢记住了这个道理,在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平时十分活跃,下课期间经常在走廊上打闹。有一次,上课的预备铃响过后,我走进教室后发现他仍然在教室里打闹。那个男生看到我后,立马往座位上跑去,但却不小心的摔在了地上,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注视着他。我走过去,却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将他扶起来后且询问他有没有摔伤,那个男生没有想到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而且还关心他的伤,霎时他的脸红了起来。在我接下来的实习期间,这个男生的表现来了个大转变,每天的表现都很出色。在内心宽容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爱,如果我当场训斥学生,批评他不该在教师里随便打闹,破坏教室的学习环境,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极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更何谈教育的成功呢?

同时,敬文精神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的学习更是可贵。在去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就记住了这种精神,坚持每天按时去图书馆上自习,为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从小没有吃过多少苦的独生子女来说是最缺乏的,但是朱敬文老先生通过他的所作所为使我明白了这个精神。

先生的一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典范。他给予我们的是心灵的鞭策,是令人奋进的催化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敬文精神,后人永怀。

(作者系历史专业05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