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敬文园地 >>敬文精神 >>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 >>正文

报得春风一寸丹

添加时间:2009-04-08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徐涤非

很多年以后,当一批批曾被露恩泽的学子站在人生峰顶上回首过往的时候,他们依然会记起那鼓励的目光,记起那暖心的名字——朱敬文。

敬文,“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也。”在荀子看来,天地间的大学问者,“敬文”当推之为先。而朱敬文先生,则是穷尽一生践行着“敬文”中所蕴含的那份大爱、大悟、大智、大真,用一生的无私与伟岸,润泽了一代代的学子,施露于千万有志青年。

先生广施的甘露,有一份也恩泽着师大学子。

入大学后不久,在校规校纪的学习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朱敬文奖助学金”;从它的细则与标准中,我依稀感受到了这份荣誉之后所传递出的那份自立自强感恩怀报的信念;一年后,由于参加普通话专业技能测试而去花津校区,见到了端庄雄峻的“敬文图书馆”,便深深地被它震撼了:该是怎样一种物质与精神的支持,才能让这样一座磅礴的求知圣地耸拔而起!之后,在一次次的经意与不经意中,对敬先生的了解逐渐加深:

先生也是出自寒微,后经辛苦创业,筚路蓝缕,终事业有成。出自寒微,所以先生更能将贫困学子辗转求学的艰辛推己及人,立志补助清贫而优秀的青少年,为他们争取学习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十八岁起,先生便开始助学工作,六十余载,勤行不辍。

早在1942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敬先生就创办了“敬文义学”并亲任校长,让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孩子们免费入学,极力在抗日战火中为孩子们撑开一片明晰的天空。在移居香港后,先生仍是经常暗中资助那些无力入学的青年人,并以个人力量设立了“敬文留美大学奖学金”,资助家境贫寒而有才华的青年学生们赴美攻读大学,以达“为国储材,自助助人”之宗旨。二十年间,敬先生先后资助700多位青年学生赴美学习。先生不仅助人,更注重育人。严师慈父,形容敬文先生极是贴切。几乎每年,先生都要赴美看望这些学生,不断激励学生上进、自强,为他们带去家乡讯息,平抚他们异地求学之苦,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顾虑,鼓励他们回报祖国,回馈社会。很多学生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资助与关爱下发奋图强,知恩善报,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中学成后,毅然回到祖国,用自己所学所得反哺人民,以谢恩师。由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美国文逊氏大学于1973年授予他人文学名誉博士的学位,并被该校校长尊称为“导师之师”。

导师者,大师者也。而“导师之师”,则是一个无上的美誉,非顶天立地的大真人、大君子而不可得。带着这份仁爱与坦诚,敬先生又将基金会慈善事业推向内地,推及到了苏皖学子,接着深入到了西北贫困地区。在这绵长久远的义举中,“朱敬文奖助学金”已经不仅仅是指金钱的资助,它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关爱他人、自助助人、勤奋简朴、无私奉献”的敬文精神。

1999年起,师大学子们也开始沐浴这片雨露,一晃已是十年。十年来,我校一批又一批学子在“朱敬文奖助学金”与“敬文精神”的茹泽中完成了学业,并将敬文精神带向了各地各业。他们曾受恩于敬文先生,将这份恩惠与感动暖于心,而发于行:勤勉刻苦,自强不息;待有成之时再报恩于社会,造福于祖国。从敬文先生身上,他们懂得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懂得了只有美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无限传承;他们会将这份温暖与感动交接下去,正如当初敬文先生所践行的一般。

作为师大的一名普通学生,我深深为敬先生的生平事迹所打动。“为国储材”的宗旨,“自助助人”的信念,其中蕴含的坦荡胸怀与从容气魄,其中渗透的生生不息与感恩奉献,都值得我,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学子去探寻、追求。“自助助人”,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入大学来,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准则和目标,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个个挑战,用一次次的经历和点点成长谱写着自己不断奋斗的篇章。“自助”,我将它理解为自强,自爱,自信,自督,自我提高;“助人”,便是不仅要经管好自己,更要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诚地去帮助他们,去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去踏平思想上精神上的坎坷。自助亦助人,这便是博爱,这便是中华民族宽博儒雅的胸襟,这便是向着目标进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学莫便乎近其人。敬先生与敬文精神,一路伴我走来,一路伴我前进,励我成长。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一份心系家国的情怀,一贯恩泽千秋的壮举,一位古今韬略的典范。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

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

(作者系生物科学专业0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