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敬文园地 >>建馆历程 >>馆舍建设 >>正文

敬文图书馆设计

添加时间:2009-04-08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一、设计依据

1、《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委托书》——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2003.11.3

2、《方案设计任务书》——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2003.11.10

3、《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方案评审修改意见》——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2004.1.3

4、《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GB5004595

6、其他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项目概况

200311月初接爱委托后,厦门大学建筑系组织四个方案小组平行开展设计研究工作,于11月下旬方案中期赴皖向安徽师范大学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作一初步构想汇报、交流,获得了许多指导、帮助和灵感受,并确定包括了下车库(兼人防)总建筑面积可略超过40000平方米。

厦门大学建筑系于200312月下旬如期正式提交ABCD四个方案,并在200412日的专家组、领导组评审会经充分讨论后投票确定A方案为实施方案。此次提交的初步设计是据会后形成的《评审修改意见》修改、深化的成果。

建设中的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位于芜湖市马塘区高教园区内,与建设中的芜湖市行政公园毗邻。占地2300亩。新校区有一贯通校区南北的“生态带”,名“曲水流觞“,喻意名士荟萃,学子相聚湖畔,书香四溢,“生态带”与临九华南路的东主大门主轴相交点即为图书馆。图书馆自主大门主广场凸向湖面,四面来风,八方有景。风景中的图书馆自身更是校园的重要标志景观之一。

新校区图书馆经芜湖市计委批准立项,满足新校区30000名学生3150阅览座的阅读要求。

三、设计理念

时代感受——造型上力图表现信息时代新建筑特征和校园建筑的文雅;

数字图书馆——功能上体现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整体发展趋势;

模数制方形柱网——用模数制方形柱网,同时满足模数制图书馆大空间布置需要和点式总体形态的需要。

藏阅一体化——营造藏阅一体化的图书馆空间模式,让书与读者零距离;

校园主角——功能上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主角,本设计力图让图书馆在空间和建筑形象上成为视觉和心理上一致的、真正的主角、丰富校园空间形态。

徽文化——安徽师范大学位于皖南芜湖,同时也是“徽学”研究的中心,其图书馆理应成为一个皖南文化的信息中心,故在其建筑形象和内涵的现代同时,必须融入“徽”文化的灵魂。

四、建筑设计构思

总体设计

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休闲中心、校史陈列室、文物列室、档案馆和一个地下车库,七层高图书馆主体建筑基本构图呈一“井”字形。四方各设一出入口。读者入口位于东侧和西侧,主入口东门面对主大门、主广场和教学区,次入口西门面对学生生活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书籍、通勤入口位于南侧;报告厅。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东入口两侧。主要阅览区划分为南北两区,安排在南北两侧,充分利用南北方向的通风采光。会议、报告厅设在一层的西北面,与阅览区使用分离,独自管理。

一层由图书馆工作区、信息中心、报告厅以及闲服务中心构成。二至五层为图书馆藏阅一体的阅览室。其中二层为图书馆主层,进入口大厅,过门禁后为中庭检索区,南北两侧为阅览区,南北两侧各设为两部防烟梯和一部开放式楼梯,分别到达三、四、五各层。二、三、四、五层依学科可划分为八个大的阅览区。六层为校史陈列室与文物陈列室,七层为档案馆。由于新校区图书馆独立于校园中心,四面临空,没有发展余地。未来必要时可将六、七层功能移出,扩为阅览用,本方案充分考虑了这种发展需要的可变性。介时,总阅览座将达到3850座。

造型和主立面

1、传统元素——建筑体量呈台阶式递退,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也再现了徽州民居马头墙的渐退造型。同样引用了徽州民居中的传统元素,在大体量的形体上,介于细部和体块之间的大量片墙成为整体造型的中间层次。并借鉴传统山墙上的水墨线形成的艺术效果,在实墙体上采用宽窄相音竖向线条,使大片粉墙呈现灰的层次,同时寓意中国传统竹简或书页上的发格竖线。

2、发光体——建筑为一嵌入了玻璃盒子的“井”字形实体。玻璃盒子应阅览功能要求而形成,使处于中心地位的图书馆成为夜间的焦点,加强了图书馆的标志性。墙面上的攻条灯点亮了实体,同时与黄昏开始点亮的玻璃盒子一起,形成绚烂的校园“灯塔”,为莘莘学子点燃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求学的漫漫长路。

3、门廊——四面入口各设一屏式门廊以引导人流,并且创造了一个外部空间到图书馆室内由“闹”入“静”的过渡空间。正面的传统月亮门前有一叠泉名“源远流长”。

4、遮阳立面“——在大面积东本向实力墙之间提供细部层次,大窗外以利阅读,外悬的遮阳以改夏季炎热气候的不良影响。

平面

1、“井”字形平面——与原校园规划的两条纵横主轴线相呼应,建筑平面为双向基本对称的“井”字形。内天井极富现代气息,又有“四水归堂”之徽文化内涵。四面四个入口正对轴线方向。东侧主入口对应学校大门方向,而西面朝水面设置的入口,是为了适应宿舍方向的大量学生人流。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地下层除设备外,使用考虑平战接合。平时为车库,战时为人防,服务全校。一层分四区,一区为图书馆次入口和内业区;一区为休闲服务;一区为学术报告厅;一区为校信息中心。大台阶东入口下为自行车停车“棚”。二层为图书馆主层和电子阅览,三、四、五层为藏阅一体的模数制数字化阅览大厅。六层为陈列七层是档案馆。屋顶为观光层。登之可遍览整个校园。

2、独立管理——南北两面的入口分别为图书馆内务人员和国际会议使用,避免图书馆人流的交叉,保证了四大部分的相对独立性。东侧主入口在保证图书馆的人员疏散以外,由传统的门斗形式扩大形成门厅空间。并且将一边的竖向交通专供顶层的档案馆、校史陈列和文物陈列室独立使用。

3、与环境的对话——主入口的弧形台阶为图书馆形成气势宏伟的正立面.二层作为入口主层,将东西两边的人流在竖向上作适当的分流.西面次入口处的半圆形大台阶,一为适应校园规划的圆形基地,同时充分利用西面的临水景观,为学生休闲和户外阅读创造良好的亲水界面和宁静的校园氛围。

4、动静分区——会议和报告厅单独位于一层,并且有专门的出入口。休闲服务中心(暂名之为“咖啡厅”)处于西侧入口底层,可以与其他功能脱离,独立运营管理。由于休闲服务区的公共性和空间流通性,在一层既是师生的休闲处,也是扩大的门厅空间,同时用于国际会议会间休息服务,并可单独开放。若后期发展需要,还可以成为图书馆附属空间。

5、可扩展空间——除了任务书要求必须分隔的内部办公和设备空间外,图书馆和六、七层陈列空间均采用大空间,不作硬性永久分离,可适应将来图书馆扩展之需。

剖面与竖向

1、地下车库层高3.50米,设备房局部层4.50米。图书馆部分二层到五层层高均为4.80米,藏阅空间一体化,统一的层高,利于后期的灵活布局。顶部两层为陈列空间、档案库,层高4.20米。建筑核心处于为一26.40×26.40米的天井。在这个巨大的竖向开口空间中,各个楼层的藏书和阅览景象透过朦胧的玻璃面,两部开敞的钢质透空主楼梯行走其间,为行走过程制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

2、据校园总体规划,本方案初步确定±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700,一层入口室外外墙处标高相当于80400,环状平台外口阅标高8.200,水面建议标高6.500~6.600

交通

1、外部流线

图书馆主要人流由东侧台阶进入二层主层,宿舍方向的人流由西面进入底层过厅。图书及其它物资自南一层入口进出,南门廊可停车装卸。东南角消防梯兼书梯、货梯。

图书馆工作人员入口位于南侧一层,信息中心入口和报告厅和入口合而为一位于北侧一层。均可单独管理和开放。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位于东入口大台阶两侧,一入一出。

2、内部流线

四大区人流主要在一层分流。内业工作部、信息中心、休闲服务中心、报告厅及会议厅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入,图书馆主要对外空间在二至五层。陈列、档案馆由主入口门禁外的专用竖向电梯联系,平时流线不穿越图书馆阅览空间,紧急时需借图书馆梯疏散。

消防与人防

1、本建筑为超过100万册图书的高校图书馆,消防高规定义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一级,设自动灭火系统。

2、每层分为二个防火分区,分区在图中标有虚线(防火卷帘),四部防烟楼梯间,三部分布在二区的消防电梯。消控与安全监控合用一室置于一层。地下室二个分区均有直梯直通户外。

3、建筑四周留有充足的扑救面和消防环道。

4、地下一层战时人防为全校区人防的一个部分,该部分于扩初时另详或由专业部门另行设计。

[[im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