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书馆主页管理
本馆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皖南大学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九十五年来,张慰慈、蒋一前、孔德、罗静轩、熊毓文、杨先誉、葛康衮、汪兆荣、宗志黄、凃适吾、单粹民、宛敏灏等一大批杰出的专家和学者曾经在这里著书立说,并担任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现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天门山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4.6911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库)27个、研讨间27间、阅览座位3165席。设有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古籍部、花津校区读者服务部、赭山校区读者服务部和天门山校区读者服务部。现在岗职工89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57人(含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4人);本科以上学历60人(含博士3人、硕士30人)。

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学科分布、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建设文献资源,历经九十余年的历史嬗递,文献资源建设一脉相承。现有馆藏文献总量305.53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纸本期刊保持在1600余种以上,电子图书259.48万种,数据库106种。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图书馆以古籍、徽州文书、民国时期文献为馆藏特色。古籍总量19.56万册,总藏量在省内仅次于安徽省图书馆而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善本古籍0.88万册,2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部古籍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不配不补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馆藏古籍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拥有除海南省之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方志1.9万册,还有相当数量的徽州文书等地方文献;馆藏古籍以元刻本年代最早、明刻本最精,它们以其年代的久远、质量的精良和传世的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已成为本馆馆藏的亮点和精髓。图书馆还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一九四九年前报刊(8000余册)、民国图书(3.5万余册)。

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的理念,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图书借阅与期刊阅览、信息咨询、查新查重、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用户培训、学术与文化交流、学科导航、电子资源利用等基础服务;开启智慧图书馆建设,引进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引进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和学习空间预约管理系统,实现空间资源自助服务;举办“敬文讲坛”“敬文书话”“心影相随,共赏经典”等文化活动;成立读者协会、指导社团开展系列阅读活动,读者协会2019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阅读推广之星”优秀学生社团。

经过数代图书馆职工的努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处于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先进行列,基本实现管理服务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现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首批成员馆、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委馆、安徽省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安徽省高校教师教育数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设有文献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度、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先进集体”称号,2011-2013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荣获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以及安徽省图书馆学会“2019-2022年度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度、2020年度荣获“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度荣获“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2024年3月更新)


 

 

 

 

 

 

 

 

 


更新日期:2014-02-19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