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

 

【书  名】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

【作 者】闫绍华 李树茁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索书号】C924.24/3722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闫绍华:公共管理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创新。已发表CSSCI期刊论文5篇,多次参与省部级课题,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1项。

 

李树茁: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以人口与社会系统工程方法为手段,以公共政策创新为导向,重点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性别(Gender)和社会弱势群体(Vulnerable Population Group)的保护与发展。强调跨学科、交叉性地研究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前沿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追踪前沿动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既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又注重改善社会现实,建立实验区,进行社会干预和实践;强调与各级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李树茁教授在中国女孩生存的系统研究和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社会干预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与推广,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演化及其对中国高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和社会后果的系统分析,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家庭养老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系统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李树茁教授已经发表15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其中24篇英文论文被SCI/SSC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17部,有12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内容简介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性别失衡演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性别比偏高的现实和特点,构建了性别失衡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应用该框架分析了我国性别失衡的演变,包括性别失衡演变、空间视角下的演变和时间视角下的演变。具体来说,本书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时间和空间视角与RWA理论结合研究性别失衡演变的机制,利用该机制作者发现,我国存在一种以出生性别结构变动为特征的性别失衡演变过程,性别比转变存在“上升—徘徊—下降”的三阶段特征,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性别偏好等因素使我国的性别失衡存在区域差异。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效益类要素、能力类要素对我国性别失衡均有影响,意愿类要素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为效益类要素;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依旧发挥重要作用,性别失衡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绝大部分意愿类要素受效益类要素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缓解我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策略——治理的多元化、长效化、阶段性、动态性和灵活性。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开始偏离正常轨道,这种情形随着时间加剧、空间扩散,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性别失衡时空演变模式。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性别失衡问题历时最长、爆发区域最大、峰值最高的国家。最早出现性别失衡现象的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在偏高25年后就已经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至今持续30余年,并引发人口性别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包括东西部的差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不同文化区域的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和不同生育政策地区的差异。除了个别省份外,中国各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女孩死亡水平偏高问题: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省份、东北的一些省份以及特大城市并不存在该问题;中国东南部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则存在较为严重的女孩死亡问题;其余的一些省份介于这两者之间。中国各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各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升高的趋势。

 

面对持续攀升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2003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县区为治理单元,依托“关爱女孩行动”逐步在全国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部分县区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然而,持续攀升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也显示,相当多地区的治理是失效的。中国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呈现不同的治理环境,并提升了性别失衡成因的复杂度,加剧了治理的难度。

 

Guilmoto的研究显示,20世纪末亚洲部分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转变的情况,即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先攀升,后高位徘徊,最后下降至平衡”的三阶段特征。但上述研究都没有详细阐述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转变的特点,尤其是时空差异可能导致的性别比转变分类型。1980年至今,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攀升,至今仍在高位徘徊,其未来发展态势......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