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

 

【书  名】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

【作 者】石守谦    

【出版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索书号】J212.092/1033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石守谦,1951年生,艺术史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著有《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史论集》《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等专著。

内容简介

艺术史学者石守谦长期关注中国画史的发展,《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艺术史界》即为其聚焦于“山水画”一门,尝试透过“画家与观众互动”此一角度,对“山水之史”何以产生变革的根本问题予以反思和解答。

山水画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社会、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关,亦涉及人们内在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故而成为中国画史上受尊崇的科目,引发众多讨论。唯论者大多较注意其中形式风格本身的变化发展、或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虽累积出相当之成果,却也让人逐渐意识到所谓“风格内在规律”已无法充分解释山水画此一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有鉴于此,作者在一面回顾始于十世纪、止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山水画变化的历史之余,更着重于在此过程中绕过传统画史独尊“画家”的迷思,转而揭示“画家”与“观众”间互动关系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于各个时代、甚或中日韩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们如何与其特定的社群观众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值得注意的新主题诞生,于山水画史上带引出新的画意、新的境界。

 

前言

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艺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如何保存、纪录以及再现曾有或正在诞生的伟大艺术,描绘、阐释卓越艺术家的成就,历代都有人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因此,纪录、描述艺术的历史,便成为人们愈来愈重要的工作。近二百多年来,西方艺术史,经由多位大家的不断推进,已经与历史、考古、哲学等诸种学科一样,发展为社会科学的重要一支。而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则起步要晚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缘由固然是因中国现代化进程迟滞所致,另一个原因,无疑是该研究领域需要一个自身认识、接受进而突破的过程,这是学科发展的规律所致。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艺术成就之璀璨,是被认同为世界最重要文明古国的证据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西方人再次惊愕进而痴迷中国艺术的转捩时期,中华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在填饱一些探险家、古董商贪婪的肚囊之时,客观上也增强了西方对中华艺术成就的认识,认为中国是最具艺术气质的国度之一,足以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媲美;许多重要博物馆收罗并展出中国艺术品,多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潮。这使得一批欧美的汉学家和艺术史学者关注并介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进而影响了国人尝试以西方理论或视线对中国艺术(主要是绘画)进行新的分析探索。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当时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之得失,其历史意义今人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在此之后,艺术史学界幸运地迎来了一位自幼浸淫于中国文化的华人学者方闻先生,他以西方的结构风格分析和中国传统鉴定法相结合,全新描述了中国文化视线下的中国绘画史,同时修改和扩大了那些起源于西方艺术史的方法论,深刻影响了一批同时及其后的学者。此间数十年,多位西方和华裔艺术史学者,都对中国艺术史展开了卓有成就的学术研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与国际交往的深入,国内艺术史学者也开始加入到这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的大讨论中。

上海书画出版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早成为这场具有历史意义讨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自1989年起,上海书画出版社连续举办了六次之多、各种主题的中国书画国际学术讨论会,并最早引进出版了美国高居翰先生的《山外山》《气势撼人》和方闻先生的《心印》中文译本。正是在海内外学界的共同推动下,广大读者对中国艺术史的关注和论著的阅读兴趣,逐渐得以积聚。此后,从读者、学界的需求和专业出版的格局出发,上海书画出版社决心在艺术史研究出版领域有更新更大的作为。经过多年准备,2017年前后,我社率先推出“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和“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两大系列。今年起,我社将以“艺术史界”为名,陆续推出更多当代海内外中国艺术史学者的重要论著,贡献给倾心于中国艺术史的读者。

近百年来,西方艺术史研究多种成果和方法,巨大启迪了中外学者对中国艺术史新路径的研究,借助现代意义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和美学等学科的支援,中国艺术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巨大的丰富。不过在这些方法的实践中,因中西方艺术发生母体和发展背景存在重大差异,而使对材料的取舍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够完全令人信服。然而,学者们尽力将多元的方法与中国艺术自身的视觉语言相结合,即使有套用、拼凑之痕,也仍然给读者带来了新的视线和思考。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史家,更是努力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以求获得解决他们在研究中遭遇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些视中国艺术史研究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学者,是尤其令人钦佩的。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