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图书馆第十五届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红色经典书目荐读

洪学智

 

【书  名】洪学智

【作 者】张子影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51/1216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张子影,著名军旅作家,空军政治工作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创作《飞越驼峰》《试飞英雄》《沧海丝路》等多部图书影视作品,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内容简介

《洪学智》是一部关于洪学智上将的优秀文学传记,全书完整地再现了洪学智长达77年曲折辉煌的军旅生涯,真实地记录了他从一名大别山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彪炳史册的共和国勋臣的传奇人生历程。作为人民出版社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图书,本书前后历经8年实地调研写作完成,内容史料详实,情节生动,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兼有史学与文学融合的特色。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18章, 120余万字,并配珍贵图片50余幅。

 

引子

双河庙打鬼,这个长手大脚的伢儿,勇敢且有胆识,将来恐

不一般。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校长胡朗斋的话像预言般准确。

最后一点光亮也熄了。

夜色如一张席,铺天盖地又悄无声息地覆盖下来,把远处黛色的群山,和近处同样是黛色的屋子都掩去了,在它无边的笼罩里,山下头那个白日间陷落在群山怀抱中的小小的村子仿佛是传说一般地消失了。

双河大庙的钟在黄昏最后一次鸣响后,就沉默了,褪去了白日香火缭绕中飞檐重瓦的艳红与炽黄,大庙庞大的身躯慢慢幻变成一块巨大的墨块,渐浓渐重地沉默地没进天地间的黑暗中。

在越来越深的黑暗里,忽然闪过几个人影。

暗夜中压低了的孩子们的声音传来:

“快来了吧?”

“估摸着差不多快了。”

“点吧?”原来是几个半大的孩子,闪亮如小星星的是他们一双双兴奋又惊恐的小眼睛。

“点……”

人影窸窸窣窣地活动起来。半晌,却又停了。

“点灯去啊……”这回是一个成年男人的声音,从黑暗中的另一个角落传来。

没有人吱声。

没有人敢吱声。

在双河山巅,有一座气势宏伟的道观,百姓习惯称之为“双河大庙”,是鄂皖豫三省交界处最著名的道教圣地。

约建于隋代的这座大庙,历史可谓久远,在明清两代鼎盛时期更是远近闻名的福祉之地。据观内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碑文记载:“商邑东地名双河山巅,建立东岳大帝行宫……而乡民交口相传,以为此庙为吴楚巨观。每岁大帝诞辰,男女辐辏不啻千记,实汝南名山。”传说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和十月十五日下元节,这里都要举行两次盛大的庙会。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十三县的远近香客、游人、官员、商贾等都会前来朝山,山上山下,人涌如潮,每日逾万。车水马龙使蜿蜒上山之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整座山寺香火缭绕,盛致山头之上如祥云华盖笼罩,终日不散。

道观原有砖瓦结构单房、殿房99间半。在西南山坡另设有孤魂祠50间,分别由河南商城、固始、潢川、息县、光山和湖北麻城等lO多个县专设。近代以后战乱连年,大庙虽说不及当年壮观,却还仍有规模,依山而建的主建筑高达三层,整座寺院背靠苍山,面临大路,白日艳阳尽洒,视界开阔。这几年为造福一方还建起了一个双河庙完全小学,请来做校长的是位名叫胡朗斋的人,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著名的饱学有识之士,于是周边方圆数十里的人家,都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

这样一个祥瑞灵秀之地,却不知从何时起,被一种不安的传言笼罩着,这个传言就是:大庙闹鬼。

每到夜间,钟停鼓偃,供台上供灯燃亮之后,山风一起,就有一个“鬼”,大摇大摆地走来,大脚板踩出噼啪噼啪的声音。至于鬼的样子,没有人说得清,有自称亲历者言之凿凿地说:鬼是善变的,个头忽长忽短,身形忽胖忽瘦,且来去无踪。

法门净土、福祉之地怎么会有鬼呢?

可关于闹鬼的传言太厉害了,传言带来的巨大恐惧,像只无形的黑手,把每个人都掐得喘不过气来,人人谈“鬼”色变,个个人心惶惶。

看来不把这个“鬼”解决掉,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了。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商议着,要组织起来“打鬼”,带头起议的是个长手长脚的孩子,年纪也不大,才上高小五年级。

可是,这事肯定还不能跟家里说,怕被阻挠。于是孩子们就在放学后,在学校里的一角秘密地商量一番。打鬼的队伍中有他们一个老师是教体育的,也是不怕鬼的,加入了进来。

体育老师身强力壮,孩子们觉得心里有底了。

他们的计划是:天黑后隐藏在大庙的三层楼上——传言中鬼出没的地方,在屋里一角点上一只油灯。每人手持一根棍棒,必要时搏斗。为防止鬼变形溜掉,他们还准备了一只大箩筐,支在油灯旁。

天麻麻黑后,孩子们一个不少地到齐、到位,棍棒在手、顺手,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孩子们蹲守在大庙三层的一头,体育老师在另一头断后。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黑暗的到来,让这个行动出现了问题。

……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