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日本侵华细菌战
【作 者】陈致远 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K265.606/7413(2)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陈致远,湖南常德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高校历史教学与科研30余年,2000年晋升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课题2项,兼任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湖南文理学院细菌战罪行研究所”所长,从事日本细菌战史研究13年。2004年曾应日本律师团邀请以侵华日军细菌战史研究学者身份,赴东京高等法院为中国民间细菌战受害者对日索赔出庭作证,并呈递受害鉴定书。
内容简介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实施细菌战一项尤为恶劣,这种不顾国际道义的卑劣行径给广大无辜的中国人民造成了慎重的灾难。本书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研究了日本细菌战部队的建立、组成和它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用无以辩驳的史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战争是人类的悲剧,它的历史需要反思,和平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
《日本侵华细菌战》试图向读者呈献一部运用现代史学方法研究和撰写的、在学术上严谨规范的关于日本侵华细菌战史的史学专著。日本细菌战史也是一个日、美、中等国学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日本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重在证实731部队及其细菌战活动的存在;美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注重日军对美英细菌战的企图和对美英战俘的细菌实验等。本书试图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圭臬,全面研究和阐释日本细菌战史,尤其突出中国人民在细菌战中所遭受的巨大灾难,在该学术领域用历史事实说话,表达中国学者的观点。
一 日本细菌战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称霸亚洲,争霸世界:寻求新武器
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在述及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侵略的根源时说:“(次世界大战后)是日本转换为近代工业国的完成期。于是,当作迅速增加的日本人口的出路,为了日本工厂能取得原料来源和取得日货市场,增大了对其他国家的领土要求。”
1927年,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田中义一内阁召开制定日本对外侵略政策方针的“东方会议”,会后田中将基本方针内容上奏天皇,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说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1930 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宣传喉舌大川周明叫嚷:“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进入满洲……并防范苏联。”“日本将掌握亚洲各民族的领导权并将白种人驱逐出亚洲。
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帝国主义走向军国主义,并很快成为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企图通过战争侵占中国,并“北进”击溃苏联,“南进”打败美英,以称霸亚洲,争霸世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特别需要强力的新武器。
1925 年当世界各国在日内瓦签订禁止细菌战的《日内瓦公约》时,日本盯上了细菌武器,并拒绝批准该公约。后来创建日本细菌部队的石井四郎在言及开发细菌武器的缘由时曾说:“在日内瓦正式订立了禁止‘细菌方法作战’的国际公约,这事实上正说明了‘细菌方法作战’是潜在的武器。”石井还说:“很多国家都研究细菌战,日本若不积极进行准备,将来一旦发生战争,必定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二)军国主义国家总力战:寻求新武器
日本史学家依田憙家在他的《简明日本通史》一书中写道:“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抓住欧美各国暂时从亚洲后退的时机,侵入中国”,并“打进亚洲各国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日本1914 年还是一个有11 亿日元外债的债务国,到1920 年就变成了具有27 亿日元以上债权的债权国”,日本资本主义借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获得巨大发展。依田憙家继续写道:“日本虽然通过次世界大战而得到发展,但在生产力方面还比欧美列强落后,而且缺乏战争所必需的战略物资”,“日本军部强烈地感到,今后的大战要以强大的生产力为后盾,需要有大量的物资和的技术,需要动员国家的一切力量来从事战争,并开始考虑在日本实现这样的体制”,即“总力战体制—建设高度国防化的国家”。
日本“国家总力战”思想理论提出者是日本陆军中枢人物永田铁山,永田铁山在他的国家总动员计划体系中“十分强调科学动员,他认为科学是富国强兵的手段……因此,永田极力希望科学家协助兵器的改良,以增强日本的战力。基于此点,使得永田积极支持细菌毒气武器的开发”。
许多资料表明,后来正是在永田铁山等鼓吹国家总力战的陆军中枢要员们的支持和庇护下,石井四郎得以在东京和满洲建立起了细菌战研究机构。石井四郎后来在哈尔滨平房731部队总部自己的办公室内长期摆放着永田铁山的石膏塑像。
(三)资源贫乏,军力有限:寻求新武器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而又战争计划庞大:欲占中国和亚洲,对抗苏联和美英。这使其军力难济。如此的境况是促使其追求新武器,乞灵于细菌战的又一重要原因。
日本军部1938年5月在实施“国家总动员法”号召全民参与战争,而阐述日本当时的困难形势时说:“日本国土狭小,并缺乏天然资源。日本不仅在中国遭到顽强抵抗,并且在北方还对抗着充分动员的苏联陆军。加之,日本又受着美国强大海军的包围。因此在日本的国防计划上就具有极大的困难。
石井四郎在20 世纪30 年代初期极力主张建立日本细菌战部队时,正是以“资源贫乏,军力有限”为理由,向日本陆军中枢阐述细菌战战略意义的:“日本没有充分的五金矿藏及他种制造武器所必需的原料,所以日本务必寻求新式武器,而细菌武器便是其中之一种。”从战略作战的观点来看,细菌武器乃是一种很有利的进攻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