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

 

【书  名】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

【作 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N12/5062(12)

【阅览室】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100名院士,都是从事科技工作一线的专家、行业翘楚,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命科学、医学、地理、信息技术与电子工程、机械与运载、冶金与材料、能源与矿业、土木水利与建筑、农业、环境与轻纺等行业。

内容简介

《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将广大院士的重要思想和建议汇集起来,作为推进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这一主题,结合院士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该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值得各级党政机关、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借鉴参考,以更好地形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延伸在人类思维中抽象存在的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我们认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以不直接研究客观事物,而直接研究其延伸在人类思维中的抽象存在。科学知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已知的、潜在的科学知识、客观奥秘及其相互联系,经过人类的探索与认识构成一个神奇深刻、宏伟壮观、威力巨大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象征。其中,数学是这一知识体系的一块基石。揭开奥秘常常需要解决许多科学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导致新知识与新奥秘的产生,科学知识体系不断发展,是活动而不是静止的,是紧密联系而不是彼此孤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吸引着人类不断通过其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力去丰富它自身。该体系具有强大内蕴力量,自身产生大量问题与奥秘。

科学研究从已知探索未知、解决问题、揭示奥秘、发现规律以求新知,正如古人所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格物致知”。古人的话道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谛:探索深奥隐秘的问题,推究事物的原理,继而总结为科学知识并形成体系,使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远。不断探究自然奥秘并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义。科学研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根本性作用。科学知识体系的特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之路上必须善于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我们的时代正见证科学知识体系中各个学科之间、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广泛互动与深入交融。科学的“有用之用”十分显著,现代的物质文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仅就数学而言,数学不仅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交相辉映,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愈发紧密。伽利略说过,“大自然之书是由数学语言书写的”。诚然,数学不仅为历次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也为当今与未来科技进步打下了基础。当然外部需求也刺激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在社会科学包括统计、金融、经济、管理等学科渗透的趋势愈发明显,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庄子警醒我们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除了上面的“有用之用”,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无用之用”。许多基础科学研究出发点并非为了实用目的,甚至并无实用背景,只是对奥秘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但日后却有着令人惊异的应用与实用并造福人类。

比如,古希腊阿波罗尼奥斯建立“无用之用”的圆锥曲线理论,直到近两千年后才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验证中找到了应用,并有了实用。现在人们知道,圆锥曲线构成了宇宙天体运行的基本轨道形式,比如太阳系的行星沿椭圆运行,彗星沿抛物线或双曲线运行。这一知识也是航天的一个基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镜面形状就是双曲线,有助于天文学家观测宇宙。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实用于光学、声学、热学、电子学等各个领域,并大放异彩,包括实用于日常生活中并造福于人类。

……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