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木和纸:朱仙镇木版年画
【作 者】张继中 著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J218.3/1225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二
作者简介
张继中,男,汉族,1966年出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朱仙镇万同老店木版年画作坊第五代传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民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其先后编著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桃符絮语》《朱仙镇木版年画明清原版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瑰宝》等十余部木版年画专集,并参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的编纂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有利于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扩大影响。本书内容兼具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读者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绝佳选择。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介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相关故事、制作流程、艺术特征与种类、历史老店、艺人和传承人、现状与发展方向等。
1朱仙镇木版年画概述
朱仙镇木版年画兴起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败于民国,繁荣于当代。光绪六年( 1880)出版的《新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鼎盛时期人口达27万,商户4万家,木版年画作坊300余家,年产销木版年画几千万张,大有独占市场之势。民国时期李步青《岳飞与朱仙镇》中记载:“红纸和门神系过年之销用物。”
朱仙镇悠久的历史为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南宋时期,岳飞抗金屯兵朱仙镇,曾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岳飞大战牛头山”“岳家军大战金兵于青龙背”的历史故事。朱仙镇现存有岳飞庙、清真寺岳飞拴马的相思槐,岳飞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碑刻、青龙背、牛头山。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壮举,感召着朱仙镇的人。至今,朱仙镇人民依然尊岳飞为岳王爷,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有大量关于岳飞及岳家军的故事。
金末元初元杂剧的产生,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和丰富的题材。明代,开封城逐步成为中原文化的辐射点。贾鲁河(流经朱仙镇中心的一条大河)的疏通,使朱仙镇获得了明显的交通优势,成了连接大江南北的水陆码头。商业的繁荣,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盛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豫剧祥符调的产生促进了朱仙镇戏曲木版年画的发展,产生了《对金抓》《 二进宫》《樊江关》等木版年画。明清章回小说的出现,更加拓宽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木刻插图年画。明代,道教文化崇拜成为时尚,皇帝信奉修道成仙,加速了木版年画中道教年画的发展和传播。木版年画品种繁多,以门神画为最,并且衍生出以祈福、求财、镇宅、求子、求学、求官、驱邪等为目的的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