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作 者】王浦劬,赵滕 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B244/1032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二
作者简介
王浦劬,男,江苏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与治理。编写出版《政治学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新时代的政治与治政》等。
赵滕,男,辽宁人。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士学位、经济学专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及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有金融、行政工作经历,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注会专业阶段合格证。学术方向:政治哲学、思想史。在《文史哲》《学术界》《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采取了传统的学案体进行编撰,即以功利学者人物的思想为脉络,对两宋功利思想进行梳理和阐发,以此显示两宋功利思想的基本面貌。
两宋功利思想历经北宋前期的准备阶段、北宋中后期的兴盛阶段和南宋的集大成阶段,继承了战国荀子以来的事功传统,形成了与性理之学相对立的现实主义的儒家范式。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方法。利益分析方法从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出发,基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人的需求和实现的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和揭示人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思想加以正确的批判、辨析、扬弃和吸收,紧密结合历史和时代的实践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利益政治学的重要维度。本书分三阶段介绍了两宋功利思想。其中,北宋前中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李觏、王安石及“皇祐三先生”尤其是王开祖的功利思想;北宋后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九先生”中的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的功利思想;南宁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学派中郑伯熊、薛季宣、叶适、陈傅良的功利思想以及永康学派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两宋功利思想可以看成儒家思想内生的“现代性”因素,无疑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经过深入研究和阐述,通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思想无疑可以通达于现代哲学,对于古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发挥独特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