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新基建大时代:聚焦5G与物联网

 

【书  名】新基建大时代:聚焦5G与物联网

【作 者】赵小飞     

【出版者】电子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F62/4491

阅览室花津校区阅览室社科三

 

作者简介

赵小飞,物联网智库合伙人。

专注于物联网产业、市场与生态研究。近年来为中移物联、中国电信研究院、南京秦淮区政府、华润大学等机构提供多次物联网课程的相关培训。曾在《信息通信技术》《电信网技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著有《物联网沙场“狙击枪”——低功耗广域网络产业市场解读》一书。

内容简介

新基建已成为今年经济社会关注的重点,而2020年也是5G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开局之年,5G成为新基建的核心领域。

本书以新基建为主线,首先探讨了新基建相关的政策、内涵外延,其次,以5G的新基建属性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国内外5G商用的主要事件,并分析了与5G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商业模式、应用、合作竞争、创新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为实现5G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的建设运营,持续为千行百业提供物联网服务的。

本书旨在为物联网从业者、投资机构、市场研究人员、ICT产业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新基建不仅是年度热词,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从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入重点战略规划,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响应,全社会对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的作用已达成共识,市场反响强烈,发展方向明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严重影响了各国正常的生产生活,经济衰退不可避免。除此之外,中国还面临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挑战。在这些背景下,新基建确实成为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

5G是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中国新基建的核心内容与任务。新基建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而发展新基建重要的是要去理解5G、拓展5G应用。

从国家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5G可以被认为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延伸,正如之前的“宽带中国”“两化融合”一样,会为全社会释放出巨大的信息红利,驱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5G发展是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尤其是当前5G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ICT技术深度融合,起到关键的连接和桥梁作用。从产业发展角度看,5G催生了大量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

5G商用以来,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5G基站超过50万个,5G终端连接数不断增长,5G网上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亿。当然,5G的发展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网络建设与终端发展、市场需求、生态构建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5G不仅给个体消费者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促进手机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国民经济各垂直行业带来数字化转型,这也是5G引领新基建的关键所在。5G的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特性提供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亦是其广阔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5G物联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视频监控、媒体直播、智慧医疗、智慧港口、智慧矿山等领域,其应用范畴还在快速扩展。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对5G的应用,正是这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5G已不再是通信行业的5G,而是全社会的5G。期待产业界共同努力,精诚合作,推动国家信息化战略快速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新基建大时代,聚焦5G与物联网》是作者长期从事ICT产业研究,跟踪国内外5G、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市场、产业进展的知识累积与深入探索的成果。本书从新基建视角考察5G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投资、市场、技术等进行解读与研究。祝贺作者新书出版!

曾剑秋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术委员会主席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上下进入全民抗疫的状态,而国民经济在这场疫情影响下短时间内剧烈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8%,全球经济也因为疫情的蔓延落入负增长区间。我国迅速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使我们从先遭受疫情冲击转变为早显现企稳复苏迹象,中国所采取的各类政策和手段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近期中央多次会议的强调,新基建开始升温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不断占据市场各类机构和媒体的头条,各种打着新基建旗号的炒作也遍地开花,“新基建成为一个框,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面装”。当然,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

新基建虽然备受关注,但对于新基建的研究TB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新基建首先一定是具有基础设施基本属性的业态,虽然业界对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在其内涵和特征等各个方面已达成初步共识。早在1994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年度系列报告中就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主题,分析了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这份报告中,世界银行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由此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对整个经济的撬动作用非常明显。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对新基建的范围进行界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明确了新基建的范畴。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中,5G、物联网成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而5G、物联网本身也是中央多次提及新基建的场合中专门列出的重点内容。

2019年是5G元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在当年开启5G商用,韩国和美国还为了争夺全球个5G商用而费劲心机不断调整商用发布时间。中国5G正式商用虽然晚于韩国和美国,但发展速度更快,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部署、产品研发、应用试点、产业链协同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同时,由于持续的市场宣传,5G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行各业创新研发项目和未来发展规划中都少不了5G应用的身影,普通民众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中也会经常提及5G。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前任部长苗圩所说,5G未来只有20%用于人与人通信,80%将用于物与物的通信,与此前移动通信相比,5G将带来更为广阔的物联网市场机遇。正是因为物联网市场机遇,5G才被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所重视,加速了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发展数字经济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5G成为产业数字化的底层技术,而5G基础设施也无可争议地成为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5G带来物联网机遇,可以驱动数字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5G被列为新基建之首的重要原因。

作为物联网从业者,5G及物联网在新基建中的定位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方向。2018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一词后,我在第二天发布评论文章《罕见!5G、物联网写入中央经济工作重点,成经济下行压力下提振市场信心的强心剂!》,对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新基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2019年,有幸参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接的国家发展改革高技术司委托课题“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产业进展和大规模发展关键问题研究”,了解到相关部委对物联网新基建定位的高度关注,结合我们对行业的调研,提出一些建议。

2020年初,我在撰写物联网智库《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报告》前言中提出“物联网下一个10年,新型基础设施作用凸显”的观点,我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或许不一定是大规模投资的实体设施,但是它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直接为生产经营带来乘数级产出,也具有基础设施的特征。一款广泛使用的轻量级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一种可供大量场景应用的AI算法,这些创新的物联网元素都能够带来产出的数倍增长。下一个10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作用开始显现,物联网本身产业规模值得关注,但物联网化后各行各业相对原来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由于5G商用的加速,基于5G物联网应用的探讨日益增加,我将5G相关的各个话题作为日常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坚持在物联网智库公众号每周的撰稿中持续提供这方面的观察文章,其中很多内容与5G基础设施密切相关,比如针对基础设施出台的政策、共建共享、基站规模、无线回传、异网漫游、资本支出等。此前,我一直考虑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出版,但每篇文章都是比较分散去讨论一个细分主题,没有一条能够贯穿始终的主线。

今年新基建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基于新基建这一主线可以将之前撰写的很多内容串起来。当然,将零散的文章整理成一本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书籍,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由于5G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内容要进行大幅度修改,甚至重新来写,整个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

去年我就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李洁老师沟通过,希望出版一本5G主题的书籍,6月确定了本书的初步选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一直推迟交稿时间,今年年初重新变更选题后,直到4月才完稿,感谢李洁老师的理解和耐心,也非常感谢各位合作伙伴和物联网智库各位同事的帮助。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对于书中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给予宝贵意见。

 

赵小飞        

2020年9月23日于北京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