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


【书  名】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

【作 者】贺耀敏, 甄峰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F124/4698(2)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贺耀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主任。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韬奋出版奖等荣誉。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常委、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课题10余项。著有《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袁宝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国经济史》《跨世纪的农业》《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等,主编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六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经济(日文版)》《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等著作,主持编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100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00卷)、《袁宝华文集》等学术丛书与文集,发表论文近百篇。

甄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经济社会统计系主任,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副主任,国际统计学会当选会员,联合国大学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院(UNU-MERIT)附属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统计、创新与竞争力、国际金融。曾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津巴布韦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法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研究所(CREST-INSEE)访问研究员。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探索出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作者从不同的维度,借助一系列数据对中国发展涉及的不同领域进行解读,内容涵盖人们关心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物价、消费、投资、进出口、能源资源、金融、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一带一路”等,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中国经济图景。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一个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平坦的。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由于受国际冷战格局的影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封锁,由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和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制约,中国的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已历经40多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崛起了14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走过了极其不寻常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成为国内外许多人渴望了解的”世纪之谜“。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也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般认识。中国成就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典事例。

  从1978年到2019年的40多年间,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下面这一组数字最能说明这种巨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99.1万亿元,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4.58万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11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原煤产量从6.18亿吨增加到38.5亿吨;原油产量从1.04亿吨增加到1.91亿吨;发电量从2565亿千瓦小时增加到75034.3亿千瓦小时;钢材产量从2208万吨增加到120477.4万吨;汽车产量从14.91万辆增加到2552.8万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①;国内出游人数达到60.1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16921万人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②。

  (一)中国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

  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关乎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立国之本。第一个百年的奋斗和70多年来的建设,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这不仅确保了中国70多年的蓬勃发展,而且将继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牢固的制度和道路基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各种救国思想和主张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改良试验纷至沓来。历史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艰难探索,才为中国百年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才是近现代中国的唯一出路,才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的伟大变革。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国家工业化建设,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建设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形成的“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成为在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与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前热情与活力,中国社会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事实证明,只有将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