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两百年来的古典音乐


【书  名】两百年来的古典音乐

【作 者】李鹏程 著    

【出版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J605.5/4072

阅览室赭山校区文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李鹏程,笔名橙客,1989年生于安徽。上海音乐学院“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专业博士,现任教于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长期为各大音乐厅团举办音乐讲座并撰写节目单,创办个人公众号“橙客乐堂”。

内容简介

 如果将音乐的历史比喻为河流,那么两百年来的古典音乐便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观。十九世纪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诗意的音乐家和杰作,至今仍深受众人喜爱。二十世纪的主流逐渐被流行音乐占据,古典音乐历经千沟万壑化为无数直流,在山谷深处独自咏唱少有知音的歌。这本小书将带你走进两百年来的古典音乐世界,探寻一个个绚丽而私密的音乐花园。让专业有趣的音乐导聆者,为你讲述那些鲜为人知但又值得聆听的作曲家和杰作。


序言

大约自新世纪开始,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的古典音乐唱片市场和演艺市场进人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中国的音乐家与爱乐者对此应感到无比欣喜——不仅在“北上广深”,而且在省会大城市乃至二、三线城镇,各类音乐厅、歌剧院等演出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的硬件设施的档次已向世界级水平看齐甚至达到超一流水准;与之相匹配,国际上的各类著名演出团体和名家也开始纷纷到中国舞台上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番热闹景象……以至于国外的媒体都纷纷发出惊呼和感叹——“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正是在这种态势中,中国的古典音乐评论和音乐文字写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古典音乐由于其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高质量的精神内涵,实际上需要甚至呼唤语言文字的助阵与加油。尽管坊间不时听到“音乐开始于语言停止之处”的诗意言论,但我们其实无法设想,如何可以脱离语言文字来进行周密、稳妥而叉具有品质的音乐思想与音乐信息沟通与交流。我个人甚至以为,语言文字不仅能够为音乐交流助阵和加油,而且在最好的时候甚至可能为音乐的意义发现和意涵开掘拓展出意想不到的维度。仅以笔者个人的切身体验而论,通过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参见由笔者组织翻译的中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华美文字表述,通过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音乐》(参见我的中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精彩分析评论,我确乎领会和发现了仅仅靠聆听音乐本身不能得到的给养与补充。而我在进行自己的音乐文字写作时,也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灵感火花和洞见闪现,于是我就愈加相信,语言文字对音乐的捕捉很可能不仅是寄生性的,而是更有创造性隐藏其间……

通过语言文字摆弄音乐,爱乐者与音乐家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欣喜地发现,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古典音乐欣赏与点评文字中,不仅有音乐院校的专业学者和学子,也有相当数量的业余爱乐者。曾有人似乎想在这两类不同学业背景的人士之间人为制造藩篱和隔阂,甚至刻意夸大“专业学院派”和“业余爱乐者”之间的不同与偏好,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的愿景恰恰是这两方之间的高度融合与贯通。我个人从事音乐文字写作,心目中的理想读者即是有音乐兴趣的文化人,或者说是有文化视野的音乐家。我在自己的一套爱乐散论文集(《杨燕迪音乐文丛》三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增订版)的序言中坦言:“就我所在的音乐学领域而言,‘专业’和‘业余’的统合,或者说,具有专业深度的‘业余’和具备‘业余’兴味的‘专业’,那是我理想中的‘愿景’。”

摆在面前的这套“新耳朵”音乐丛书即是“专业”和“业余”统含的良好征兆。这批书目的作者中,既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师和行内人,也有因爱好古典音乐而舞文弄墨的爱乐者和媒体人。他们富有朝气和好奇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网络时代如鱼得水,总能给读者提供新鲜和有益的讯息和资讯。我们应向这些年轻的音乐文字作者表示祝贺和敬意!这些文字或是现场乐评,或是唱片品鉴,或是人物评介,或是乐曲赏析,它们也许性格不一,风格迥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发源——那就是对古典音乐的真诚挚爱。也正是这种挚爱,最终打消了专业与业余的区隔,也消融了学院与社会的分离。毕竟,我们是因为挚爱音乐而获得愉悦,也由于音乐而更加热爱世界和生命。

是为序。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