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0-2019)
【作 者】黄晖 著
【出版者】海洋出版社
【索书号】P737.2/4467
【阅览室】花津校区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黄晖,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的珊瑚分类与珊瑚礁生态学家邹仁林研究员,一直从事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三亚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样性》《西沙群岛珊瑚礁生物图册》和《南沙群岛造礁石珊瑚》等多本研究专著。现任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和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全球珊瑚礁监测网(GCRMN)东亚国家协调员之一,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会长。
陈竹,女,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硕士。先后从事海洋保护区建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和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等工作。曾推动广东海洋保护区快速划建以及完善管理;发起并长期组织开展“广东珊瑚礁普查”志愿者活动;培养组建了一支志愿讲师团队,面向中小学和社区实施“守护蓝色家园”海洋生态保育系列课程;组织了若干期面向海洋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民间潜水志愿者的“公民科学家”培训营,向受训者传授珊瑚礁生态监测调查技能,提升他们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专业能力。
黄林韬,男,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目前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攻读海洋生物学硕士,从事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0-2019)》主要收集了各监测单位2011-2018年珊瑚礁生态监测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进行梳理研判和统计分析,展示了我国珊瑚礁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珊瑚礁的因子,介绍了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及其作用,阐明了珊瑚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管理对策和建议,以期作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开展珊瑚礁管理、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对我国珊瑚礁状况进行一次“大起底”,今后还将持续定期编写并发布。
我国珊瑚礁面积约3.8×104 km2,对我国海洋自然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南海海域的珊瑚礁,更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暖化加剧与人类活动(城市发展、港口建设、过度渔业等)的增加,我国珊瑚礁面临的威胁日趋增多,种质资源不断衰退。
为摸清珊瑚礁的生存状况,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我国从2004 年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者通用的方法开展珊瑚礁监测工作,2005 年制定了第一个珊瑚礁生态监测方法行业标准《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2—2005)。各监测调查单位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珊瑚礁分布海域进行了珊瑚礁生态监测调查、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并围绕管理部门、涉海单位需求开展的专项珊瑚礁调查评估等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
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组织我国开展了珊瑚礁监测调查的10 个单位(团队),于2018 年7 月发起组建中国珊瑚礁监测网络(CCRMN),进行区域和全国的联网、合作,形成数据交流及分享机制和规范。《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0—2019)》就是CCRMN 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