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昆虫学实验、野外采集和标本制作——普通昆虫学实践指导


【书 名】昆虫学实验、野外采集和标本制作——普通昆虫学实践指导

【作 者】张传溪 主编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Q96/1223

阅览室花津校区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张传溪,担任基础昆虫学主讲和病虫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近40年,编写的《基础昆虫学实验指导》自印本使用于浙大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教学。作为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等发表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浙江大学的昆虫学课程多年使用的实验指导讲义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行优化补充, 采用了大量昆虫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及昆虫原生态彩色照片精心编辑而成。主要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物学、昆虫分类和野外实习指导等实验内容。包括昆虫体躯外形和头部的构造;昆虫的胸部、翅及其附肢;昆虫的腹部及其附属器官、体壁;昆虫的生物学;昆虫内部器官 (系统) 的位置、消化器官及排泄器官;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及发音器;昆虫的呼吸器官、循环系统及生殖系统;昆虫纲各目识别;蜻蜓目、等翅目、直翅目等的分科;半翅目等的分科;鞘翅目分科;鳞翅目成虫和幼虫分科;双翅目等的分科;膜翅目等的分科;野外教学实习指导。大量昆虫原色照片弥补了课堂实验采用浸渍标本和针插标本的失真不足, 可以增加学习者对实验对象的直观性和昆虫鲜活生活真实状态的理解。


前言

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而实验和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主要环节,是普通昆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目前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普通昆虫学的教学日历和学时数,我们设计了14个实验室教学实验和1次为期1~2周的短学期野外教学实习,其中,室内实验部分包括3个外部形态学、1个生物学、3个内部解剖与生理学、7个分类学实验内容。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本书是在浙江大学长期以来采用的自编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讲义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修改,特别是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包括解剖或电镜照片)编写而成,大量原色和活体解剖彩照弥补了课堂实验采用浸渍标本和针插标本失真的不足,可以增强直观性和学习者对昆虫真实生活状态的理解。

本书的彩色昆虫照片绝大多数是笔者自30多年前担任浙江大学普通昆虫学主讲教师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特别是每年短学期带领本科生到杭州山区、天目山、莫干山、四明山、黄茅尖、清凉峰、大别山、秦岭、黎母山、尖峰岭等地进行昆虫学野外教学实习期间所拍摄。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历届学生对标本采集贡献良多;部分内部解剖和种类照片是2020年制作昆虫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和教学PPT课件时所拍摄,部分是为编写本书而临时补充拍摄的。浙江大学昆虫标本室和宁波周尧昆虫博物馆的同事在标本方面提供了很大支持,国内多位同行提供了多种活虫标本,国内部分分类学专家帮助鉴定了许多昆虫图片所属种类,部分同行还直接提供了自己课题组拍摄的照片(已在相应的图中注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电镜中心、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电镜中心以及我们课题组师生等也参与了昆虫的部分电镜照片拍摄和3D制作,高瞻老师帮助绘制了全书所有AI图片。对以上各位老师、同学的大力帮助,谨致谢忱。最后,还要感谢浙江大学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经费资助。

徐海君和吴琼老师参与了全书的修订工作,并进行了认真的校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请各位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张传溪

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