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后历史:二十篇短文与一种使用方法
【作 者】(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著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206.2/5523(2)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三
作者简介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Flusser)
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早年在查理大学(Karls-Universität)学习哲学。1940年后,弗卢塞尔因战争流亡巴西。1961年后,他以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出版论著,晚年重返欧洲讲学。他的作品有《摄影哲学的思考》(Füreine PhilosophiederFotografie)、《技术图像的宇宙》(Ins Universum der technischen Bilder)、《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Kommunikologie)、《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Lobder Oberflächlich-keit: Für eine Phanomenologie der Medien) 等。
李一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2018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文字、翻译与传播学院联合培养博士),译有《技术图像的宇宙》。
内容简介
本书由威廉·弗卢塞尔的二十篇演讲稿和一种“使用方法”组成。弗卢塞尔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细微之处,洞察到装置“化人为物”的机制及其引发的事关人类存在的空前危机。他提醒人们警惕装置对社会生活的入侵,并探索了人类在装置化的后工业社会中获得解放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弗卢塞尔呼吁人们停下匆忙迈向文明之深渊的脚步,重识爱、艺术与共在的力量,绕过行将失控的装置化体系,打破异化的象征符号,最终回归人类自身。
下面这些文章都是讲稿,是我在大学里演讲的内容,每篇都包含大约“五十点学术纪要”。这意味着它们的内容非常密集,需要在随后的研讨会上进行讨论。演讲文本和阅读文本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思想可能会打断或插入阅读的过程,所以,我希望人们在休闲时阅读或讨论下面这些文章。
这些讲座的举办地分别是马赛、耶路撒冷和圣保罗。但是,我希望这些事实不在本书中表现出来,因为本书不仅试图“战胜”历史,而且还试图“战胜”地理。本书中的文章之所以被期望能历经久远,是因为它们想要触及隐藏在历史和地理背后的具体存在。也就是说,尽管它们是在“学院”里发表的,但它们刻意逃避学院主义。为了能“正确地”阅读本书,请您务必记住这一点。
本书收录的文章最初是用法文和英文写的,我当时并没有打算发表它们。后来,它们被翻译成德文出版。目前的葡萄牙文版本将在巴西出版,我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并希望它能为巴西的对话作出贡献。读者阅读时必须记住这一点。
这些文章的顺序是随机的,因此读者能以任何顺序阅读它们。然而,文集中也有一条讲述的线索,即这是一次从绝望走向希望的讲述,尽管这种希望是稀薄的。虽然跳跃地阅读这本文集(就像骑士在棋盘上的移动一样)同样有效,但读者们必须按照正确的顺序阅读它们,因为这种方法能显露我所呼吁的井然有序的技巧(关于现象学)。
这一部分的标题无疑有些怪诞。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本书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为读者提供指导或建议。它追求的是不被消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使用方法”须阅后即焚,其目的是让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这些文章,但最好把这些文章转化为读者参与的对话的一部分。的确,这些文章是讲述式的一—不幸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是如此,但它并不想真的变成这样。这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的几个矛盾之一。但这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希望这本文集成为人类处境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