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一日三秋
【作 者】刘震云 著
【出版者】花城出版社
【索书号】I247.5/0211(5)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一
作者简介
刘震云,1958年5月生,汉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捷克语、荷兰语、俄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波兰语、希伯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多种文字。
2011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8年,获得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内容简介
《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秋天写作,像秋天一样包容、成熟。刘震云的小说是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小说里有中国人最具根性、最深的生命经验和情感。题旨繁复,但百炼钢化绕指柔,特别深入,也特别从容自然。在中国人生命的底部,情感的底部,真正恒常运行的无声的经验和处境,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始终没有处理好、没能充分命名的,刘震云处理得幽微阔大,急管繁弦,一笛凉月。
——著名学者、评论家 李敬泽
《一日三秋》不愧为《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又一高峰。它体量比《一万句》小,但形式更纯净、叙事更灵动,因而文学想象和表现空间反倒更大。活人写得入木三分,死人也写得活灵活现;人写得好(主人公明亮是当代文学里一个难忘的正面形象),动物也写得令人动容。据几幅已经灰飞烟灭的画,讲述一部生活世界的演义,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小说形式实验。在以纹丝不乱的对话展现复杂情/理世界、顺着中国人行为与道德肌理描摹刻画人物方面,刘震云的创作成绩实为明清小说以来所仅见!
——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 张旭东
刘震云无疑是个非同凡响的中国作家,他这次尝试把中国寻常故事讲得如此不寻常。《一日三秋》中,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人生的戏剧性,巧妙的勾联,不经意却胜似鬼斧神工。刘震云的语言是独到的,腔调是独特的,他真正把小说做成一场轰轰烈烈的世间大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一日三秋》看上去是描写乡间人物的日常生活,但把戏曲、传说、梦境等都联结和串通起来之后,带有了浓郁的寓言色彩。讲述普通人的寻求生活平顺和心里安宁,但却难得要领,求之不得。因而,以笑掩哭,悲中从来。在某种意义上,此作可看作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续作,但更讲求亦真亦幻,虚实相间。
——著名评论家 白烨
《一日三秋》融魔幻与写实于一体,是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成功嫁接的文本。小说植根于当下生活的土壤,植根于民间文化传说的支点,传递了中国神怪传奇的韵味,是十足的中国味道。同时,这部小说也是刘震云多年小说创作的结晶,能读到《塔铺》《新兵连》生活的原生态,也能读到《故乡天下黄花》《温故1942》的苍凉和历史的痛感,还能读到《一句顶一万句》的语言峭拔。这样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长期对话的结晶体,是期待已久梦想成真的杰作。
——著名评论家 王干
刘震云的小说《一日三秋》是一部杰作,在他的这部新作里,精彩的故事有着最日常的起点;在延津人梦中索命的花二娘只求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是为了对抗悲伤。这一句就能逗人乐的笑话,是刘震云跨山越水要找的“一句顶一万句”;而花二娘的三千年等候,是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与寻求。杰出的作品,往往是笑中带泪或悲中有喜,以欢笑和泣泪为线索,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这部小说正是在最为家常的书写中,呈现了人的生活的丰富生动和无尽的可能。刘震云的小说保持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在对小人物日常生活的书写中,保持了小说的伟大叙事能力的尊严,呈现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价值。《一日三秋》在刘震云的作品序列里,是一部Z新的杰作。
——著名作家 邱华栋
《一日三秋》,一腔心事,八方苍茫,往事历历,迢递纵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间多少事,两三笑话中。
——著名编剧 宋方金
小说《一日三秋》引用民间“花二娘”的传说,以想象的故事描述“我”记忆中的六叔生前所画的画作,探讨延津人幽默的本质。
从两米见方的剧团人物群像素描中挑出陈长杰、李延生、樱桃,围绕几位主人公身边出现的人物,有开车的、扫大街的、开饭馆的,串联起几个家庭的人生经历和故事,把世人被忘却的情感和心事复刻出来。最后引出寻常父子二人遍尝生活辛酸后对人生至理的了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悟出:一个重要的的瞬间,在人生中犹如一日三秋,但这瞬间永不再来。
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及打破日常生活壁垒的想象力。刘震云写出现实与想象中的人性、土地、命运。既是幽默,也是讽刺;既是魔幻,也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