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

【书  名】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

【作 者】张世明 王济东 李明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分类号】D929.49/1246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张世明,中国人民大学。


    王济东,1964年出生,河南睢县人。现为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院长、经济法与法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河南大学经济法学硕士生导师。担任河南省民商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担任河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曾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代表作有《司法公正问题研究》(2002)、《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研究》(2002)、《法学札记》(2003)《经济法基础文献会要》(2009)等。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李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涉及清代司法演变动态过程中的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也关涉司法活动中的群体、现象与案例。本书的研究尤为重视地方官书、地方档案的运用,力求从这些对地方司法实践活动的文献记载中钩沉发微,在中央与地方文献的互视中考察制度执行的动态过程,重视“纸面法”走向“活法”之间所经过的历程。这些个案的研究,始终贯穿了这种互视的方法,体现出共同的思考旨归:寻找导致这些纷纭变化的背后推力,亦即清代中后期司法制度演变的原动力。


    史家追求一种正大议论。尽管民怨滔滔,但是,只要靠贻谷升官发财的人后来还有一定势力,他的官司就肯定是打不清的,为其歌功颂德自然不会出人意料。

 

    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然而矛盾和冲突也恰恰意味着有共同点。因为有统一性、有共同的层次和前提才会发生价值冲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有冲突的各方之间,才越需要寻求统一或“寻找共同点”,需要通过确认共同点来缓和或化解冲突,以不致引向共同毁灭。“纳什均衡是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策略组合。在一个没有具有约束力协议中,各参与方达成一个利益共识,任何一方违背这个策略共识,都得不到更大的利益。换言之,这个策略共识使各参与方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没有人愿意去打破这个均衡。要使得任何优先博弈都存在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是:允许参与人选择混合战略,在多次反复博弈中,博弈方的最终受益可以从平均收益中得以表现。”在经历千百年的隔离、分裂之后,大一统局面得以实现。从人类业已隔阂、分裂和对立了几千年的历史看来,清朝大一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起点、新迹象。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