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唐宋经济拾遗
【作 者】邢铁 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类号】F129.42/1785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邢铁,1957年出生在冀南平原的新河小镇,中学毕业后当过临时工和代课教师。1978年开始陆续在河北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南开大学读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生以史为业,读书教书写书。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出版了《家产继承史论》《户等制度史纲》《唐宋分家制度》和《宋代家庭研究》系列专著。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邢铁著的《唐宋经济拾遗》由两篇专题论文组成。两篇论文考察的都是唐宋家庭的继承问题:一般家庭留给子孙田宅财物,藉此传延血缘和门户,叫做分家或家产继承,是正篇“唐宋时期的分家方式”的内容;到了上层士族家庭,传承田宅财物的同时还要把学问和很好素质传延下去,藉此保持社会地位,表现为家学的传承,是续篇“家学传承与唐宋士族”的内容。两篇论文的论题也是合乎逻辑的延伸――从人的经济活动的考察进入到了人的自身素质的关注。
附录的“求学三忆”追述了作者读高中、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情景,并交代了学缘和师门之所系。
做专门的高深学问的人大都有家传的背景,文学、史学和专门技艺在家庭家族中就可以完成学习和传承的主要过程;经学则不然,即使是在有经学背景的家庭中,也往往是学到一定程度就要外出拜名师。
二程兄弟先是在家中由母亲教,父亲在虞州任上结识了周敦颐,便让两兄弟拜周敦颐为师,求学问道,与周敦颐一起成了理学的创始人。华阳“世以显儒”的范氏家族中的范祖禹是范镇的侄孙,开始跟范镇学过,后来又师从二程和司马光,家传与师授结合,兼收并蓄,写出了《家人卦解义》和《范氏论语说》等著作。蓝田理学世家吕氏家族的吕大防、吕大临、吕大钧兄弟六人中有四人科考入仕,有所成就,走的也是同样的求学历程,先是从教于父亲,兄弟“相切磋论道考礼”,后来吕大钧就近拜理学中的“关学”学派大师张载为师,吕大临则到洛阳拜程颐为师了。前而提到的理学家张栻,最初由父亲张浚教,同时还私游二程,最后师从胡宏,朱熹评价他是“自其幼壮,不出家庭而固已得夫忠孝之传;既又(听)讲于五峰之门,以会其归”,掌握了理学的要旨。
四川“井研四李”中的父亲李舜臣既通经学又懂史学,李心传和李性传兄弟是史学家,都是跟父亲学的;另一个弟弟李道传搞理学,起先也是跟父亲学,考中进士以后便从四川来到东南,拜朱熹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