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体系研究
【作 者】邓万金 著
【出版者】中山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G812/7718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邓万金(1975年—),江西吉安人,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后,深圳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以优秀等级结项),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结项)等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完成厅局级项目5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内容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研究成果。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是作者前期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布局困境与发展对策》的拓展与延伸。
该成果必将丰富竞技体育研究方向和拓宽竞技体育研究视角。
该成果可作为体育类研究生的重要学习材料,成果为我国竞技体育主体层和支撑层的科学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体系研究,是加强竞技体育管理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客观需求,更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强国梦的必然选择。本书按照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逻辑,破解什么是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从层次理论假设和灰色关联分析两个方面验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科学性;从内部要素、内部管理链、外部管理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体系。
前 言
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第27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分别夺得金、银、铜牌28、16、15枚,奖牌总数59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分别名列第3,首次跻身金牌榜前3位。第28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参加26个大项和203个小项的比赛,分别夺得金、银、铜牌32、17、14枚,奖牌总数63枚,首次超越俄罗斯跻身金牌榜世界前2。第29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分别夺得金、银、铜牌51、21、28枚,奖牌总数达100枚,以金牌总数第1和奖牌总数第2的成绩超越美国,首次位居金牌榜第1。第30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分别夺得金、银、铜牌38、27、23枚,奖牌总数88枚,分别以金牌和奖牌总数第2的成绩位居世界第2。纵观第27至第30届奥运会的成绩表现,我们发现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重大突破。
尽管我国竞技体育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竞技体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第1,目前竞技体育的市场经济化程度与多元化发展格局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项目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第三,“体教结合”层次较低,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第四,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科技与训练结合不紧密、训练竞赛中的科技含量较低。第六,区域间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等。另外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相比,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优势项目夺金空间已经或基本饱和,一些优势项目面临着越来越明显的挑战,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
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竞技体育独具的、整体的、持续的竞争能力,是竞技体育取得竞争优势,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研究立足第27-30届奥运会中国所取得的金牌和奖牌,遵行竞争力-竞技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推导逻辑,通过与美国、俄罗斯、德国的横纵向比较,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中国2007-2013年的单项世界锦标赛成绩和单项世界杯年度总决赛所取得的奖牌和金牌为检验标尺,检验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结合影响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立足内外部管理链两条主线,初步构建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体系。在当前世界体坛格局不断演变和竞技体育发展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只有准确把握和努力培育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确保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得更好,才能使我国竞技体育位居体育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