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

 

【书  名】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

【作 者】贺西林  

【出版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索书号】J309.22/4614

阅览室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贺西林,1964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与美术考古教学与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汉唐视觉文化。


内容简介


    贺西林著的这本《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将从远古至明清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雕塑形式,按早期雕塑、陵墓雕塑、画像砖石、石窟雕塑、寺观雕塑分章布局,以时代发展为脉络,以点线面的形式叙述各雕塑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演变风格、代表作品等。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内容精炼,语言通俗,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普及读本。


    雕塑是人类很早的造型实践,中国雕塑源远流长,作品数量宏巨,内容博大,种类繁多。它的发展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及远古先民的审美趣味,还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丧葬文化以及文化域内外的交融,是一部立体的社会发展史。本书将从远古至明清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雕塑形式,按照功能——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等分章布局,以时代发展为脉络,以点线面的形式叙述各雕塑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演变风格、代表作品等。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内容精炼,语言通俗,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普及读本。与《极简中国书法史》、《极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极简中国古代绘画史》等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文明之精髓。


    极简包括了简括、简明、简洁简朴,是专家学者的厚积薄发,是人士对普通读者的提示;是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便捷门径。我们提倡“极简”,你同样需要“极简”。


    雕塑作为人类很早实践的造型艺术,它的发展演进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及远古先民的审美趣味、生活习俗,还反映了古代森严的社会等级下,主流社会的宗教信仰、丧葬文化以及域内外的文化交融。


    绪  


    雕塑是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空间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雕塑重在记录和表现对象的瞬间情态,艺术语言具有集中、概括、洗练的特点,强调空间感、体量感和块面结构,给人以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深刻印象。传统雕塑主要以石、玉、泥、铜、金、银、木、骨牙等物质材料为媒介,运用雕、刻、塑、铸等手法制作,种类包括石雕、玉雕、陶塑、泥塑、金属雕塑、木竹漆雕、骨牙雕等,基本形态表现为圆雕、浮雕、线刻、透雕。其中石雕、玉雕、金属雕塑具有坚固耐久的物理特性,适合长期保存和传承。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实践.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存世作品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精深。中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从功能上可将其划分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等几大类。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中同古代雕塑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艺术,走出了一条继承一融合一发展的道路.树立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本土特色。


    中国雕塑脱胎于旧石器时代的石质工具和装饰品。进入新石器时代,雕塑逐渐脱离了纯粹的物质生产和实用目的,获得了初步发展。青铜器的发明为先秦雕塑注入了巨大活力,使其日新月异。早期雕塑中,工艺装饰雕塑占主导地位。秦汉,陵墓雕塑形成规模,面像砖石独具特色,工艺装饰雕塑琳琅满目。南北朝隋唐,陵墓雕塑空前繁荣,画像砖石丰富多彩,石窟与寺院雕塑兴旺发达。五代宋元明清.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式微,寺观雕塑、建筑装饰雕塑步入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雕塑具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质,讲求形神兼备,既注重外在气势的展现,又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不同雕塑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从而成就了不同风格。大型雕塑强调整体感和空间意识,风格庄重宏伟、深沉雄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散发着撼人的气势。小型雕塑特别注重个体情态的塑造,尤其是人物面部五官的刻画,风格简约明快、生动传神:中国古代雕塑遗存丰富,许多作品技艺高超,成就突出,令人叹为观止,极具垂范意义。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