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酶催化氧化类固醇激素研究
【作 者】李洪枚, 李卫民 著
【出版者】知识产权出版社
【索书号】Q548/4034
【阅览室】中校区理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李洪枚 副教授,2001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研究工作;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 Canada)做访问学者,从事环境激素处理工作;现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导师。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采用酶催化的方法处理水环境中的类固醇环境激素。首先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几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工业酶的结构、组成和催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研究在水相中采用这几中酶催化氧化水体中的类固醇类环境激素,考察了温度、pH值、酶浓度和类固醇浓度对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水环境激素处理新方法提供重要数据。本专著可作为环境激素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类固醇激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功能:①与受体竞争性结合,诱导或抑制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转录,进而影响某些生理过程;②与IE细胞受体直接结合,增强内源性激素的作用;③阻断体内激素的合成、转运及释放等过程;④影响激素受体在体内的合成或浓度水平。国内外关于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较多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抗生素及化学药品等,而对类固醇激素的研究很少。
类固醇激素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生生物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第二性征的表现、抑制卵黄原蛋白的诱导、生殖能力下降、性组织病变、雌雄同体和生殖系统退化等。类固醇激素所产生的危害与暴露时间、暴露浓度、激素种类及环境介质等因素有关。有关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一定浓度的漂白废水中的棕色大鱼,出现鱼头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白细胞增多的现象,同时,还发现棕色大鱼的性激素分泌减少。几种类固醇激素中,雌二醇表现出的雌激素效应最强。将成年雄性金鱼置于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水环境中,结果发现,经过24~28天的饲养,雄性金鱼开始产卵,表明17β—雌二醇干扰了雄性金鱼的内分泌系统,使得雄性金鱼雌性化。将斑马鱼暴露于含20ng/L的17β—群勃龙的水环境中生长,经过5个月的饲养,结果发现斑马鱼的性别比例失衡,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