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书  名】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作 者】张建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索书号】K295.42/1211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张建平,安徽祁门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扬帆计划志愿者、荫余堂中美徽文化研究院董事、黄山市徽商研究会副会长。1989年开始拍摄徽州,倡导绘制“徽州影像谱系”(通过绘制影像谱系,与地方交涉保下诸多古建)。曾多次受邀于美国、法国举办“徽州”影展,向外籍友人展示、介绍徽州;2010年受《人民画报》、《中国摄影家》杂志邀请开辟“徽州摄影”专栏,以图文向大众介绍“徽州”所面临的问题。同年与法国女作家高丽安合作,编著法文书籍《石与墨书就的儒商徽州》。2012年受邀参加上海哈苏大师展,并做“徽州的影像记忆“讲座。2013年出版双语画册《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内容简介


    摄影家张建平拍摄徽州二十多年,用影像的方式带着读者走进这片文化灿烂的土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古村落,在书中得到了精准而细致地展现,包括西递、棠樾、宏村、祁门、呈坎、唐模、龙川、许村等古村落,除此之外,徽州三雕、徽州书院、徽州刻书、徽墨、目连戏等传统文化中值得珍视的部分,也都在画册里一一呈现。作者还沿着当年徽商的足迹,去采访他们的后人,并拍摄下他们的生存状态、祖宗容像和历史遗物等。可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徽州影像历史。


    时至今日,徽州没有影像历史,这本画册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徽州的影像谱系。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康诗纬   


    以妙笔耕耘徽州人文艺术,以影像图存徽州文化资产。张建平先生用心、用力构建徽州地方文史的精神,令人感佩。

    ——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周功鑫   


    它没有书写历史,却沉甸甸得比史书更厚重;它没有书写文学,却清澈得比文学更隽永;它没有书写理论,却深邃得比学术理论更富思辨性。它是作者用良知和浓情从中华传统文明即将沦为废墟的“徽州民居”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碎片”。这些“碎片”,我看比闪光的金子更宝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德启   


    张建平以敏锐的嗅觉,以一种历史和社会的担当,用镜头来记录历史,以历史来阐释镜像,把一部千年徽州的历史,图文并茂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卞利   


    《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向世人展示了徽州众多不为人知的“瑰宝”。摄影家用影像记录了徽州曾经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能错过这样一本书。

    ——哈佛燕京图书馆研究院、《亚洲摄影评论》编辑 林希文博士  


    《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修订版,收录了作者张建平过去27年来拍摄的300余幅与徽州相关的人文影像,并展示了部分作者收集到的、明清时期古徽州的珍贵图片资料(其中不少是首次面世)。一版成书图文编辑耗时五年,修订版(资料添加、修正)耗时两年。


    作者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家族、人物为线索 ,村落为单位,以图文并茂打方式,解读古徽州的兴衰、呈现古徽州的现状、呼吁保护。为了向世界推荐徽州、方便本书的非中文读者了解徽州文化,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富有亲和力的翻译,双语成为这本画册的另一大特色。


    画册《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中,首次披露了一幅画有49人的《鲍氏祖容像》。这幅祖容画像的主人,正是清朝著名徽商鲍志道家族。画中的鲍氏族人共有49人,从明嘉靖年间的鲍氏十五世祖到清嘉庆年间鲍氏二十五世,年代跨越近300年。这是徽州目前发现的人数最多、年代跨越最大、画面最为华丽的祖容像,为世上罕见。据张建平介绍,在徽州发现的祖容像中,一般多是一人或两人画像,像这样一口气画了49人的祖容画像,目前还是首次发现。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