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疯狂实验史II

             【书  名】疯狂实验史II

【作 者】(瑞士)雷托·U·施耐德  著  郭鑫姚敏多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索书号】N09/0812

阅览室自然阅览室


作者简介


    雷托·U·施耐德,1963年出生,《新苏黎世报》下设杂志《弗里欧》的副主编。他介绍的许多疯狂实验最初都刊载于这本杂志。他是一位科学记者,文章多次获奖。本书的“前传”——《疯狂实验室》曾经荣登瑞士“最畅销图书”榜单。


内容简介


    作者的《疯狂实验史》出版后,反响和销售都很好。除了在瑞士和德国出版,还有英文版、荷兰版、瑞典版、韩国版、波兰版、意大利版,当然还有我社出版的中文版。


    于是作者又因势推出了《疯狂实验史II》,反正他手里积累了多年调查的各种材料,继续自己对于那些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的发现与探索,为读者带来更多新鲜有趣、同时又令人好奇、不为人所知的实验。例如,如果我们不管教孩子,孩子会自己找什么东西吃?人是否可以象精子一样游泳?在比较商品时,顾客真的会认为售价99.95欧元的东西比售价100欧元的东西更实惠吗?


    1927 | 一项无聊的实验


    1927年某天,澳大利亚物理教授托马斯·帕奈尔将炽热的沥青灌入一个下端封闭的漏斗,然后等待了3年时间。在此期间,沥青完全沉落。1930年,他打开漏斗开关,重新开始等待,这一次,他等了8年,直到1938年12月,第一滴沥青液体终于脱落滴入烧杯中。


    第一滴沥青滴落9年之后,1947年2月,第二滴沥青分泌出来。不久,帕奈尔去世,他的同事继续关注实验。1954年4月,第三滴沥青在未经任何人力干预的情况下独立生成。


    1961年,物理学家约翰·梅恩斯通来校任职并继续监管实验。50年总共生成了5滴沥青。实验进行了60年,名声大噪。1988年,梅恩斯通突发奇想,打算利用布里斯班国际博览会在本校展区展示这个实验。


    2003年,这项实验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2005年,约翰·梅恩斯通以及已经去世的托马斯·帕奈尔荣获“搞笑诺贝尔奖”,这个有趣的奖项名气很大,专门奖励那些“起初让我们发笑,随后又让我们深思”的奇特的科学研究。2006年,有人为实验开发了网站,有意取名为“网上最无聊的页面”。


    不久,实验影响到了乐坛,有人组建了首个以实验命名的流行乐团。这个“沥青滴落实验”乐团发布了三首单曲,分别是《第一滴》(First Drop)、《第二滴》(Second Drop)以及——您肯定也想到了——《第三滴》(Third Drop)。


    实验如此负有盛名,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人亲眼目睹过一滴沥青滴落下来,这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不过,花费8~12年等来的滴落过程只能持续0.1秒,确实难以捕捉。上次滴落是2000年的事情,虽然在漏斗上安装了一台数字摄像机,但是偏偏就在液体聚集到可以滴落的时候,机器突然出问题了。


    最初几十年漏斗都被锁在一个箱子里,现在它被陈列在学校“帕奈尔楼”内。自从这里装了空调,平均温度就比以前低了。这也是今天沥青流动变慢、液滴变大的原因之一。虽然在2000年11月28日,第八滴沥青终于滴落,但是它“体形”太大,容器里已没有多少空间供它下坠,所以它没能与留在漏斗里的剩余沥青完全分开,而是仍连着。梅恩斯通决定不插手,任由容器里的沥青自由演变。


    至于81年前,是什么原因促使帕奈尔开始了这样的实验,梅恩斯通没有多少线索,只能依靠猜测。当时,物理学界出现了量子革命。“也许帕奈尔想要展示,在古典物理学界,同样也有一些东西的实质与它所显示出来的样子不一致。”


    过去,个别人认为,严肃高端的大学宣扬这项滑稽可笑的实验似乎不太合适。现在,这些声音早已沉寂。“这所大学最著名的事情莫过于沥青滴落实验了。”梅恩斯通说,他希望,下一滴沥青滴落时,预计是在5年后,他可以在场见证。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