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腾冲!腾冲!——中国远征军生死战
【作 者】孙晓青 著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K265.21/1965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孙晓青
祖籍山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中共党员。
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报社社长,著有多部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官方授权 再现中国远征军生死战场
大量纪录片原始影像资料 全景式重现铁血远征军的抗战史诗
解放军日报前社长亲自执笔 解密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
用真实的历史向中国远征军老兵致敬!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摄制组分赴云南和缅甸、美国、日本进行了扎实而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再现中国远征军荣辱怒江边、仰攻高黎贡、攻克来凤山、血战腾冲城等悲壮而惨烈的战役。《腾冲!腾冲!——中国远征军生死战》以同名纪录片为基础,由解放军日报社前社长孙晓青执笔创作,记录二战浪潮中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突破国境线的正义之士。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问,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一一远征军诗人穆旦《祭歌》
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向世人证明,中国士兵们与任何盟国军队相比不输分毫,我将含笑而死。
一一史迪威将军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摄制组分赴云南和缅甸、美国、日本进行了扎实而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再现中国远征军荣辱怒江边、仰攻高黎贡、攻克来凤山、血战腾冲城等悲壮而惨烈的战役。此书以同名纪录片为基础,由解放军日报社前社长孙晓青执笔创作,记录二战浪潮中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突破国境线的正义之士。
文摘
1941年12月8日,在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后不久,日军就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23日至25日,日军的飞机开始轰炸缅甸首都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
为了挽救缅甸的危机,12月25日,英国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同时在美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地,总司令为蒋介石,美国人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结成了。
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中国派遣了十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该远征军由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明、甘丽初、张轸。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早在1月31日,日军攻占毛淡棉后,又将英印军第17师击败,从而突破了萨尔温江及米邻河防线。2月15日,驻守在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军随即将入侵新加坡的两个师团——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调进缅甸。3月3日,日军渡过锡当河,在海军、空军的协助下,开始进攻仰光。3月6日,日军的第55师团在勃固击败了英军第7装甲旅。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见败局已定,于6日下令进行破坏仰光后撤出。3月8日,日军攻占了仰光。
随后,日军兵分三路北进,一路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一路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一路由同古东进棠吉进攻腊戍,北进八莫、密支那,截断中国军队归路。
根据以上形势,亚历山大与中国、美国协商决定后,对在缅甸的中英部队作了部署:以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英军防御地区。
同时,三国还商定,中英两国军队分三路布防迎敌,最后在彬文那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歼灭敌人。其中英军4万余人为西路军,驻扎在卑谬以北、伊洛瓦底江地区,防止敌人北进。中国远征军第5军为中路军,担任同古以北铁路线两侧和正面防御,其先头部队第200师已于3月8日到达同古并接替了英军的防务,新22师、第96师则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中国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其下辖的第55师驻扎垒固地区,第49师驻扎孟畔地区,第93师驻扎景栋地区,防止降日泰军从东进攻并掩护第5军左侧背。中国远征军第66军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曼德勒至腊戍之间。
由大胜到大败
3月8日,远征军第200师到达同古,接替了英军的防务,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这是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
3月19日,同古战役爆发,第200师将士守卫同古城,防止日本陆军第55师进攻。由于日军对缅甸交通线的不断轰炸,第5军的其余部队无法及时在同古集结,新22师在同古周围又遭到日军阻击,因此,同古城内只有200师独自抵挡日军攻势。第200师师长为戴安澜,他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与日军激战了12天,消灭敌人五千多人,俘虏四百多人取得了著名的“同古大捷”。
但是,第200师与新22师也受到了重创,内缺粮弹,外无援兵,还要面对敌军包围的危机,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向突围。第200师突围成功后,3月30日,日军进城。
4月上旬,第66军进入缅甸境内。16日,在仁安羌北面,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多次告急。第66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奉命率部救援。经过3天苦战,远征军将日军主力击溃,杀敌一万二千多人。这次战役,中国远征军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中、英、美三国,这就是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就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将日军的猖狂进攻暂时遏制住了,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同时也打出了中国军队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不久,中英两国军队计划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再次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迂回到了中国远征军的背后。4月29日,日军的第56师团占领了腊戌,将中国军队与国内的联系切断了。计划中的曼德勒会战在这时候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撤退已经成了此时当务之急。
5月1日,日军的18师团占领了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溃逃,这使得中国远征军右翼一下子暴露给了日军。与英军联合作战的计划已经不再可能,远征军被迫后退,并上演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在这次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这时仅残剩四万多人。
5月5日,日军的第56师团兵临中国滇西怒江边惠通桥,后相继占领了包括中国云南省的腾冲、龙陵等城市在内的部分地区。5月中旬,缅甸进入了雨季,5月底,日本基本控制了缅甸全境。同时,为了防止英国海军可能参加作战,影响缅甸战役的结果并彻底击溃英军,日本海军又攻击了在锡兰(科伦坡和亭可马里)的英国海军基地,将英国海军逼退到马尔代夫群岛海域。
滇缅公路中断了,缅甸沦陷了。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