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微观世界的博弈:细菌、文化与人类
【作 者】(美)安妮·马克苏拉克 著, 王洁 译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Q939.1/7744
【阅览室】中校区理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安妮·马克苏拉克,理学博士,微生物学家。她有超过25年的研究经验,研究范围广泛,主要从事微生物环境和特定微生物的研究与咨询工作,成为微生物学界少数能以亨盖特分离法培养厌氧微生物的专家之一。她的产业经验也十分丰富,在微生物产业领域颇有建树。
马克苏拉克博士著有10余本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图书。她的文字不像教科书一样死板,常将与科技话题有关的内容通过历史“大画面”来描述,能用浅显措辞说明专业问题,带大众读者一探显微镜下所见的神秘世界。
王洁,1984年出生,陕西渭南人。2001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专业;2005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获药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医药公司职员,做沟通相关的工作。业余时间翻译书籍。
内容简介
细菌之于人类,到底是对手还是盟友?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细菌与人类惊人的关系,以及细菌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作者安妮马克苏拉克是一位微生物学家,她为读者提供了有力而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细菌。本书中详细讲述了细菌的生物特征、人类对细菌的认识和研究、细菌与人类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等有趣的知识和历史掌故,既有生物学知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讲解,又有人类社会文化的扩展与延伸,内容丰富、涉猎广泛,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前沿科普图书。
微生物世界里的科学与人类历史和大众文化纵横交错,相得益彰。
用非专业性的语言揭开了细菌的神秘面纱,让细菌和病毒的世界不再神秘。
参加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益处的旋风式旅行,见识生命奇迹的根本原则。
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细菌出现于37亿年前。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 “适者”。啤酒、抗生素、瘟疫、细菌战、《蒙娜丽莎》、气候、生态系统……虽然从人类文明早期人类就一直在与细菌打交道,但距今近二百年才真正开始认识细菌,关于细菌的重大发现也只是细胞遗传学兴盛的最近五十年。
无论将来人类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多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亦无可比拟。也许,人类文明仅是细菌历史的一个片段,也说不定呢!
“这本书里,安妮·马克苏拉克揭开了细菌的神秘面纱。实用,有益,非常好读,马克苏拉克让细菌和病毒的世界不再神秘。一本迷人的书,描述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力荐!”
——谢尔登·西格尔,著名作家
“没细胞核?没问题!作为一名微生物学家,安妮·马克苏拉克深深地意识到了这超级简单的生物具有的异常惊人的能力,它们统治着这个世界,帮助维持我们身体正常活动。作为一名作家,她激起读者们去更进一步地探索那神秘的细菌王国。这本书既有趣,又实用,科学、历史和大众文化纵横交错,相得益彰。”
——杰西卡·斯奈德·萨克,著名生物学家
“用非专业性的语言为普通读者介绍现代微生物学,通常是个艰难的活计,但安妮·马克苏拉克写的很吸引人。这本书覆盖了整个微生物世界,从与微生物这个从未缴械投降的敌人的永未止息的战役一直到微生物如何创造出一个适合我们居住的环境。对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读者来说,本书列出了一份优秀的参考书目和网站名单。”
——查尔斯·杰尔巴,公认的“细菌博士”
“安妮·马克苏拉克以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出色地解释了微生物的复杂而细微的差异。她解释了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世界里的‘阴阳’,同时也描述了大量的历史场景。她带读者们参加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的益处的旋风式的旅行,描述了它们精细关联的化学机制,它们错综复杂地协作之舞,它们闪电般迅速的适应性,以及它们遗传的可塑性。”
——小菲利普·提诺,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
所有细菌的耐受性,都要归功于其坚固的细胞壁以及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这种大的多聚物由自然界中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糖类和肽链(氨基酸链,比蛋白质短,缺少蛋白质的功能)重复连接所构成。
肽聚糖呈网格状,赋予了不同菌种不同的形态特征,从而保护细菌免受物理损伤。细菌的混悬液可以被置于搅拌机中搅动,而不会有损伤。
古细菌也构建由多聚物形成的细胞壁,但成分不是肽聚糖,不过它们的细胞壁能起到同样的保护作用。此外,由于古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细菌的有所不同,所以它们能够抵御所有能攻击细菌的抗生素和酶类。这种生存策略,看起来会使古细菌成为对人类特别危险的致病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没有一种人类疾病是由古细菌引起的。
在显微镜下,细菌就是毫不起眼的灰色的形状集合:球状、杆状、椭圆状、保龄球瓶状、螺旋状,还有飞去来器状。微生物学家用染料给细菌染色,使它们在光学显微镜下更显眼;或者会用到高级的显微技术,比如说暗视野或者相差显微镜。后面这两种方法,都能产生非常好的视野,细菌在暗淡的背景上闪闪发亮。
在细菌生长的时候,细胞壁会抑制细胞的增大,因此细菌的生长不同于多细胞有机体的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法,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来生长繁殖。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有些菌种会排列成串珠状,或者形成葡萄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