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走进魏晋:玄学面面观

【书  名】走进魏晋:玄学面面观

【作 者】冯祖贻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B235.05/3737

阅览室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冯祖贻


  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江阴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该系研究所,师从何兹全教授,攻读魏晋南北朝史。后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主编《清末社会思潮》《中国近代社会思潮》《西南军阀史》《西南军阀十人传》,著述有《邹容陈天华评传》《章太炎诗文选译》等,发表过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玄学与过去的哲学不同,魏晋之前,探索宇宙构成是从物理学入手的,如天、地、气等,玄学不然,正如汤用彤先生所说:“及至魏晋乃常能弃物理之寻求,进而为本体之体会。”这个“本体”就是“无”,认为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有生于无。玄学不执着实物,凡阴阳五行及象数之谈,均废置不用,完全是一种纯玄学的讨论。汤先生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夫玄学者,乃本体之学。为本末有无之辨。”


    裴頠的“崇有论”


    裴頠(267—300年),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出身著名高门,父裴秀,做到司空,为我国第一部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的作者。裴頠“自少知名”,“善谈名理”,是著名清谈家。《晋书·裴頠传》称:“颇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蔽。”裴頠的《崇有论》主要谈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从现实社会中“贵无”带来的危害,及“贵无论”曲解老子“有生于无”的本意,说明“有”才能生“有”。


    裴頠对现实生活中因受“贵无”思想影响导致“立言借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到处弥漫着享乐、腐败的空气极度不满。他说这是“贵无论”者歪曲了老子所说原意。他说,老子学说是为了让人们“表摭秽杂之弊,甄举静一之义,有以令人释然自夷”而作的。老子“有生于无”并没有“本无”之意,只是突出了虚的一面,“贵无论”者把它看作“以无为宗”,不符老子原意。世界万事万物绝非由“无”产生,而是由“有”产生的。


    第二,裴頠抓住“有”如何产生“有”这一问题,多方论述“无”不过是“有之所谓遗者”,“无”不是事物的根本,“有”才是根本。


    裴頠在《崇有论》一开头便说:“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异族,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群”就是本体,事物之所以有别,就是有“群”,“群”内彼此关系,便是理,理是可以寻找的,“理之所体,所谓有也”。群有是“自生”的,“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