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卢卡诺伯爵
【作 者】(西)堂胡安·马努埃尔 著,杨德友,杨德玲 译
【出版者】北岳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551.63/7744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堂胡安·马努埃尔(1282—1348),西班牙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活动家,也是14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散文集、教育家。在堂胡安·马努埃尔笔下,卡斯提利亚散文得到了新生和革新,在13 世纪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作家当中,很难找到另一个像胡安·马努埃尔一样的,他使西班牙的民族语言丰富起来并且定型。
杨德友,1938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文化之根比较、比较文学、欧陆文学研究。2002年,波兰政府授予其“传播波兰文化成就奖”;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其资深翻译家称号。
内容简介
《卢卡诺伯爵》以卢卡诺伯爵和他的谋士帕特罗尼奥两个人物作为轴线贯串始终,以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为主要叙事形式。所收的51个故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除了少数为马努埃尔自己创作外,大部分都来源于古代印度、阿拉伯国家等东方国家。应该说,这部作品具有相当的现实主义色彩,在故事的叙述上也超越了原有的狭隘说教意味,紧张的节奏、简练而准确的描写、不易察觉的讽刺,让人印象深刻。
五十一个最有教益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学会生活的艺术。
——堂胡安·马努埃尔
马努埃尔,比但丁稍晚,是与薄伽丘同时代的人,但在描写对象以及词汇的运用上,却远远超过了他们。
——摘自西班牙学者西门尼斯·索莱尔的《胡安·马努埃尔评传》
译者前言
西班牙文学中第一部里程碑式的散文故事集是《卢卡诺伯爵》,写作于1328—1335 年,作者堂胡安·马努埃尔(1282—1348) 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活动家,也是14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是“圣者”费尔南多三世的孙子、“智者”阿方索十世的侄子;他知识渊博,受过很好的教育,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前200 年,罗马人占领了比利牛斯半岛南部和东部。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当地居民不断暴动,而罗马人为了巩固统治,也在不断用军队进行镇压。5 世纪,日耳曼部族入侵西班牙,并建立王国。711 年,第一批阿拉伯人和摩尔人侵入西班牙。到718 年,除北部地区外,几乎整个西班牙都落到了他们手中。虽然西班牙人从来没有皈依伊斯兰教,但是这一段历史给西班牙的社会、习俗、建筑、语言等留下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例如位于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博拉宫”建筑艺术。这一点也反映在胡安·马努埃尔的作品中。在欧洲各国,除了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之外,这是很特殊的。
胡安·马努埃尔生活的年代是在中世纪后期,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卡诺伯爵》。《卢卡诺伯爵》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五十一个故事组成,其余的三部分是格言和简短的寓言,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中文译本正是这五十一个故事,其余三部分因属次要而略去。
五十一个短篇故事的写作体例是一样的:首先是卢卡诺伯爵向顾问帕特罗尼奥说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并向他请教,请求他给予劝告或者建议。这一部分一般都很短。第二部分是帕特罗尼奥的答复。他先对问题做出简短评论,然后说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故事,又把故事中包含的劝诫与之联系起来,提出建议,这是全篇的核心。第三部分是作者写的双行诗,用来总结寓意,诗句简洁、精练、深刻。
作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二百四十年之久,到1575年得以印刷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后记
初次阅读《卢卡诺伯爵》(Don Juan Manuel:El CondeLucanor_)是在1962年,当时我在北京外文书店买到西班牙语版《十二到十八世纪西班牙文学选集》(莫斯科,外国语文献出版社1948年版,583页;该书初版于1939年)。之后不久,我又阅读了胡安·马努埃尔的《卢卡诺伯爵》的故事2和故事32(《选集》只收入了这两篇故事),十分感兴趣。在那个年代,购买外文原版书极端困难,直到2001年,我才在网上看到《卢卡诺伯爵》的中世纪西班牙语原文。后来,我从美国买到该书的西班牙文版本(剧Conde Lucanor,ALBA,马德里,1998年版),还借到现代西班牙语版本(Enrique Moreno Baez,现代西班牙语本第12版,Castalia,马德里,1987年版),还收集到美国版英语译本(Don JuanManuel:CountLucanor,or The Fifty PleasanrTales of Patronio, trans. By James York, Hyperion, 1924;1899年第1版;插图作者:st.Wood)才算准备好翻译最基本的条件。
翻译过程中,长子杨念在美国为我买书借书,次子杨路用计算机帮我做文字处理;小妹——西安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副教授杨德玲细致认真地校对了全部译文,并且对前言和每篇译注的写作提出了修改;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德友
2003年2月1日,春节
2008年12月21日又记,山西大学
故事1国王与他的近臣
一天,卢卡诺伯爵和顾问帕特罗尼奥密谈。
“帕特罗尼奥,有这么一个人,有名,有钱,还有势力,还常向人吹嘘说是我的莫逆之交。几天前,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他遇到一些事,想要远走高飞,再也不回来了。因为他对我有情谊,还很信任我,他打算把一部分土地卖给我,然后把剩下的田产托我照看。我觉得这事很合适,也让我很有面子。但是,在做决定以前,我想听听您的高见。”
“卢卡诺伯爵先生,”帕特罗尼奥回答,“我想我的意见对您不会有害,您让我说说我的想法,提提意见,那么我就说说吧。首先,我必须提请您注意,说这话的人是为了让您认同他是您的朋友,实际是在试探您。这情形很像是国王与他的近臣间发生的事。”
伯爵请他讲讲原委。
“伯爵先生,”帕特罗尼奥说,“从前,有一个大臣,国王很信任他。正如人们总是要嫉妒同辈伙伴的好运一样,其他的大臣一直嫉恨他的得宠和升迁。他们一刻不停地在主子———国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虽然说坏话的人很多,但国王始终没有怀疑近臣的忠诚,近臣自然也未受到伤害。看看没有别的办法,大臣们便又对国王说,这个近臣正图谋杀害国王,想让国王的儿子即位;王子年幼,易受控制,以后再找机会杀死王子,自己上台。在这以前,大臣们说的话虽然没让国王生疑,可这次,猜疑却钻进了他的头脑。正如在重大事务上出现纰漏,或是某物一旦丧失就无法弥补那样,没有别的办法,这位谨慎的君王只能防备着。他心怀疑惧,疑神疑鬼。在真相大白之前,他决心不惊动近臣。见国王如此,那些要置近臣于死地的人便对国王说,陛下可以巧妙地验证那些言之凿凿的话语,说完又向国王建议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国王决定一试,您便看到下面发生的事。”
“几天以后,国王和近臣在一起谈话。他们谈了很多,国王告诉近臣说,自己越来越厌倦这个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空虚。到此为止,仅说了这几句。几天过后,他又和近臣谈话,又提起这个话题,并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如此,他说了很多次,并且语调消沉。
近臣由此相信,国王对世上的荣誉、财富和享受已经失望了,厌腻了。国王明白,近臣已经相信了这些抱怨。一天,国王对近臣说,他想要远离红尘,隐居到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国度去,找一个寂静隐蔽的地方,忏悔自己的罪过。愿上帝怜悯他,恩典他,让他走上永生之路。
“听了这话,近臣赶紧劝谏国王说,他不该这么办,理由很多:放弃王国内这么多的臣民不是为上帝效劳,因为他的臣民一直享有幸福和安宁;可以预见到,国王一旦出走,内乱和内战会即刻爆发,国家因此会遭受严重损失,上帝对此也会深感不快;还应该想想王后,想想还很年幼的王子,他们也会因此陷入危难,失去财产,甚至生命。
“国王回答说,在出走之前,他已考虑好怎样维持国内的秩序,如何让王后和王子受到保护、让人民得到安宁。办法是这样的:他———近臣,为国王效劳,且很忠诚,令国王很是满意;而国王平常对近臣也很关照,对他的信任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大臣和顾问。他想把王后和王子托他照料,把所有的城市和相关的“防御”也交由他掌管。这样,任何人也休想反对王子。国王确信,如果他回来,他会看到王国依然井井有条;如果他死去,他也知道近臣会忠诚效力于王后,辅佐好王子,还会让他的王国享有和平,直到王子成年登基执政。他打算这样安排一切。
“近臣一听国王要把王国和王子都托付给自己,脸上没露出什么,心里却十分得意,暗想:一旦由他掌管一切,他就可以发号施令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近臣家里住着一个俘虏,是一位哲人。他常常向哲人请教,不论什么事,他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且从不违背他的教导。这天,近臣从王宫回来,找到这位哲人,向他说明了国王的许诺———国王要把国政和王子交由他掌管,毫无保留。听完主人的复述后,这位聪明的食客见主人对国王委托一事深信不疑,便知道主人已经落入圈套。于是,他十分严厉地责备大臣,并正告他生命财产已陷入险境,国王所做的承诺是不可能兑现的。国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受了别的大臣的挑唆,是来试探他的,这种考验是没有好下场的。近臣听了,惊恐不已,他明白,事情跟食客说的完全一样。哲人见他意气消沉,便向他提出避险的办法。
“近臣依计而行。当天夜里,他把头发和胡子都剃了,换上破旧的衣服,就是街上四处流浪的乞丐穿的那种;他又找来一根棍子,穿上破鞋,还在破衣裳的大襟里塞了一大把金币。天一亮,他就跑到王宫门前,神神秘秘地让警卫禀告国王说,他已在外面等候,请国王在人们起来之前赶快起床。见他如此装束,警卫十分诧异,但依然向国王禀告了近臣的来访。国王极为惊讶,下令让他立即进宫,并问他为何装扮得如此出格。近臣对他说:他牢记国王要去国远走的话。在此之前,他曾与国王共享荣华富贵,既然国王下定决心,上帝又不允许他忘记国王的恩德,那么,他也要与国王一起分担自我流放中所要经历的疾苦。作为父亲和丈夫,国王既然不怜惜王后、王子和王国,那么,国王也不应该怜惜他。因此,他决定与国王同行,为他效劳,但又不想让人发现。为此,他把金币缝在衣服里,这笔钱足够他们生活所需。还有,既然要走,最好不要被人发现。听完近臣的叙述后,国王很高兴,并为他的忠诚所感动。他告诉近臣,因为其他的大臣诽谤他,他说那些话只是为了试探他。
“近臣险些被自己的野心所蒙蔽,但是上帝通过那个哲人的教导保护了他。您呢,伯爵先生,也不要被您那所谓的朋友所蒙蔽。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您说那些话是为了试探您。因此,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要和他谈谈,说出您的想法:希望他平安顺利,根本不想要他一分一毫的财物。如果心存猜忌,友谊就不会长久。”
卢卡诺伯爵觉得帕特罗尼奥的劝告很好,就遵照执行,结果很好。
堂胡安认为,这个故事很好,于是收入本书,还作双行诗,以简要记录这个教训:
不要指望有谁为了朋友
情愿自己损失一丝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