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牡丹亭

 

【书  名】牡丹亭

【作 者】)汤显祖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索书号】I237.2/3763(5)

阅览室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后世称之为“东方莎士比亚”。


    21岁中举,此后十年屡屡不中,33岁方才出仕。


    经历了数次官场沉浮后,汤显祖49岁向朝廷告假回乡,居住在他自建的玉茗堂中,创作了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与早年作品《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内容简介


    南宋南安太守16岁的女儿杜丽娘,在一个春日里,第一次游玩花园,困倦之中,梦见个折柳书生。春梦醒来,书生不见。丽娘从此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嘱咐家人把自画像藏在牡丹亭的太湖石下。此时金兵南下,太守将杜丽娘葬在梅花观,匆忙奉调镇守淮阳。


    梦中书生是岭南柳梦梅。他家道败落,决定离开家乡,北上求取功名。路过南安,因缘际会间捡到了丽娘自画像。夜里,他见到了画上的女子--原来,得到阎王准许的杜丽娘离开了枉死城。她的魂魄来到梅花观,夜里和柳梦梅幽会。得知杜丽娘是鬼魂的柳梦梅并不害怕,他设法取得了灵药、掘开了坟墓,让丽娘起死回生。丽娘陪柳生去临安赴考。揭榜时,偏又遭变故,太守被围。乱世中,冲破了阴阳两界的杜丽娘,能否再和父母团圆,和柳梦梅终成眷属……


    49岁离开官场的汤显祖自云:“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这本书写尽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牡丹亭》是汤显祖一生得意之作,它流行了四百年。


    大家都听说过《牡丹亭》,其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金句,这些句子在流行文化中被反复引用。但人们不知道,《牡丹亭》里优美的句子远不止这些。它的唱词有诗词之美,念白通俗幽默,故事离奇而动人。


    有人觉得《牡丹亭》很难读懂,其实不是这样。读不懂是因为缺少一些古剧本的常识。而这版《牡丹亭》曲文、宾白和科介一目了然,并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重新排版,附了色目表和剧本凡例说明,介绍古剧本常识。这样的《牡丹亭》,可念、可唱、可演。


    55出戏文之外,书中还有14幅精美彩印插画,书后有[皂罗袍]工尺谱一段,可供欣赏。


    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陈寅恪


    我说,这是女子的“维特之烦恼”。

    ——木心


    《牡丹亭》出,竟以荒远梦幻之事,俚俗俳优之语,一举而遂掩前古,盖其幽微灵秀,姚冶空蒙,自成一家,独有千古,不特昔人屐齿所未尝到,卽后之人亦难仿其颦眉也。

    ——俞平伯


    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可列入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哪怕是以最苛严的标准选定的几部第一流的佳作之内。

    ——余秋雨


    《牡丹亭》是令我百读不厌的古典剧作,杜丽娘的形象至今作用于我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章诒和


    《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明·沈德符《顾曲杂言》


    无论你用什么标签来形容《牡丹亭》,本质上这是一出美极而又奇异的戏。

    ——《泰晤士报》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