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书蠹牛津消夏记
【作 者】王强 著
【出版者】海豚出版社
【索书号】I267/1016-2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基石院士;电影《中国合伙人》原型之一。
1987-1988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0年自费赴美留学。1993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美国著名“贝尔传讯研究所”工作,任软件工程师。曾获“王强贝尔传讯研究所”1995年部门“成就奖”。1996年10月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先后设计并启动了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基础培训课程、实用英语学院课程以及计算机培训课程。先后担任过北京新东方学校主管教学与培训的常务副校长、新东方教育集团产业副总裁及董事长。
内容简介
《书蠹牛津消夏记》一书作者王强,既是一位企业家——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新东方联合创始人,更是一位读书人和藏书家。恋书狂的王强自称“书蠹”。本书是作者凝聚八年心血而成,详细介绍了作者三十多年来所找寻并收藏的珍本善本,从内容到插图版式,到装帧,精细详实。藏书范围从书话类到艺术类以及园艺文化类等,时间上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至启蒙运动,与每一个时代相关的有定评的著作,都是他书架上的珍宝。所涉猎的品种之多,范围之广,版本之稀——以英文初版书为主,令人叹为观止!书之于王强,如情人,如孩子。书之于王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收藏书对他来讲,就像刻骨地体验一次生命轮回的神秘。作者在书中还与读者分享了他一次次与书或温存或热烈的“邂逅”,让人从他漫天飞花遍野舞蝶的文字里,仿佛看到绵延在他书页里的历史的一颦一笑。
王强是一位传奇人物。有人说他是当代中国的西方书(19世纪前后)收藏家,这部《书蠹牛津消夏记》,堪称一部了解西方经典图书的工具书。
“没了书,我还会是谁?” 王强爱书恋书到痴迷的程度。他认为,对书的爱终究是对人性的爱,对人类的爱。他的座右铭是:读书要读一流的书,做人要做一流的人。因为一流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起一个完全独立于并得以抵抗生命本质之外其他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为本真的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当一个人的内心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便不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支撑自己的生命选择及其轨迹。本书将为您打开更多经典书籍的大门。
为什么是牛津?因为这里是大文人辞书编纂家约翰逊的牛津,是诗人雪莱的牛津,是主教纽曼的牛津,是小说家剧作家王尔德的牛津,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者卡罗尔和故事真实主人公小爱丽丝的牛津,是《指环王》作者托尔金的牛津,是《纳尼亚传奇》作者刘易斯的牛津,是《威尼斯的石头》《近代画家》作者拉斯金的牛津……这个天才的光芒世代不熄的地方,是学者书蠹的麦加耶路撒冷。
后记
写文章,我一向来得慢。收入此集字数不多的文字,竟像蜗牛,从二〇〇七年到二〇一五年,一格一格爬了八年。生性疏懒当然是主因。总固执地觉着,确有心得和感触才该动笔,虽然笔下文字缓慢却不见得就因而变得高明。
此次结集,个别地方文字稍稍做了修订。海豚的朱立利、吴光前、杨小洲参与了设计讨论;吴光前贡献了精彩的版式与封面设计;于浩杰贡献了一流的印装;责编吴蓓、孟科瑜细致的校对保障了文字的质量。
三年前,承诺俞晓群,欠他一部书稿。三年来,这个承诺时时刻刻未敢忘怀。现在,累积至今的文字,汇在一起,终于有了兑现的可能,心里如释重负。晓群的勤奋、执着、坚韧和追求极致的堂·吉诃德般勇气,不仅助他成长为出版大家,更一步步将国人出版装帧的技艺,渐渐带向可与英美同行比肩对话的境界。我一页页认真比对过手头原版藏品,不夸张地说,他心血首次的结晶《鲁拜集》,刚一迈步,秀出的段位就令人惊喜赞叹。我的文字能得出版大家晓群青睐,还将体面地栖居在海豚迷人的书装里,真是幸运。晓群的大序,清晰地将我们十几年淡淡却彼此惦念激励的情谊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
不显山不显水的陆灏,总能以他无法让我拒绝的手段,不知不觉中“榨出”我的文字。翻翻此集的文章,几乎全部是给了他的《上海书评》。二〇一五年端午节,作为电影《十二公民》出品方,我去上海领取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的电影传媒五项大奖。逗留时间匆匆,给他发了条短信问候。第二天上午,出发去机场时收到他短信,说顺路可在他家附近咖啡馆小聚。他点了咖啡,我点了茶。寒暄后,他得知夏天我将去牛津待些日子,慢慢吹着咖啡泛起的泡沫,轻轻地说,既然人到牛津,何不留些文字痕迹。他说《文汇学人》将刊发一篇钱锺书负笈牛津的长文。我没直接答应,怕没把握,只是说到时看看找不找得到提笔的灵感。结果,我挥汗如雨,从牛津宿舍到北京书房,草写修改,交给他《上海书评》分五次连载完毕的“书蠹牛津消夏记”。当然,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也无法拒绝地为我题写了此集漂亮的书名,虽然他不止一次自谦地说:“只要不给你丢脸就行。”
二〇一三年在上海开会,趁便想见见海上几位文字高手。陆灏编《万象》时期,我的文字偶尔与他们相遇。陆灏让郑诗亮安排了一个饭局。从文字里出来,见到陈子善、沈宏非、毛尖、黄昱宁、小宝、小白。认识了毛尖,于是有了此集这篇灵气四溢的大序。朋友圈见伶牙俐齿的她写我拿玛丽莲·梦露说事儿,哈哈大笑,纷纷问我什么时候穿起裙子站在地铁风口上,淋漓尽致体验体验她所说的人生赤裸裸灿烂烂的欢愉。我倒暗自得意,此集文字正是她笔下同学张小军摆的西瓜摊。谁想得到,毛尖竞有一天也能走进来,放下身段儿,弯腰挑拣挑拣地上码放得并不高大上的西瓜。
这个集子是二〇一二年十一月《读书毁了我》出版之后,我文字的第二次结集。我把此集献给Bili和TanTan。母子俩无条件的纵容,让我书海遨游时,总能尽情仰望和采撷辽远处无穷无尽的文字星光。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作者记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