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妙手“偶”得·中国定格动画

  

【书  名】妙手“偶·中国定格动画

【作 者】曹迪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J954/4441(4)

阅览室中校区文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曹迪,1981年出生,祖籍江苏无锡。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3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五彩斑斓的动画世界里,近六年中乐此不疲地钻动画理论研究的“牛角尖”,并喜爱在闲暇时鼓捣各种设计。现任教于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简介

 

    《动画馆系列丛书:妙手“偶”得·中国定格动画》是目前国内如此系统,全面介绍中国定格动画的第一本专著。作者历时几年,除了收集资料,还不辞辛苦,对老一辈动画艺术家进行了访谈,掌握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妙手“偶”得:中国定格动画》稿文笔流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前  

 

    2009年初夏里的一天,我拿着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兴冲冲地去找薛老师说:“老师,我想把它扩展成一本书!”从那时起到书稿交上的这一刻,已经整整三年了。回想当时,正是因为这个“偶然”的冲动,让我得以在薛老师的鼎力支持下开始这本书的写作。所以,我将它命名为“妙手‘偶’得”,旨在纪念在定格动画创作路上坚定探索着的艺术家们,而“偶”则一语双关,不仅表达了偶然获得的喜悦,还意在指代定格动画的工艺特性,同时,我更想以“偶得”记述下这本书的来历。

 

    读书容易写书难,在我签下这本书的写作协议后才发现这真是个“苦差事”。写作中我常常会为一些想说的话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表达而急得跺脚;常常会因总在深夜到来的灵感未能及时捕捉而呆坐床头,满目慌张、不知所措;也有很多时候为了应付生活、工作的琐事无法在文字上集中精神……因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不运动,加上常常熬夜、上火,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那段时间,我常常自嘲:“写历史都快把我写成历史了!”但无论怎样都源于我对定格动画的喜爱,这书,也是非写不可了!

 

    追述孩提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玩泥巴、玩折纸的经历,享受过创造出一个个想象中生命的快乐,而真正赋予它们生命,让这些泥人和纸偶动起来的艺术则是定格动画。制作定格动画圆了我们的“童话梦”,让我们这些“大孩子们”能在这嘈杂的时代重温童年的欢乐,创造出“真实存在”的世界和“有身有骨”的人物,这带给我们的特殊感受是其他动画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正是定格动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有着辉煌定格动画历史和无数精彩定格动画作品的国家。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动画的初创期,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就开创了中国定格动画的历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甚至细分了不同小组,以便组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创作,于是就有了我们都熟知的“木偶片”、“剪纸片”和“折纸片”。细数我国1947~2000年的动画作品,定格动画共计215部,占创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而其中仅有的16部动画长片就有8部是用木偶和剪纸的动画形式创作完成的。可见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从开始介入动画艺术创作时,即注重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去实现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而定格动画宽泛的创作材料和独特的艺术美感正好满足了这种创作需求,因而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中国定格动画发端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蕴蓄了我们本民族的民间艺术特色,所以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定格动画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由于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对其不断地探索、创新,中国定格动画在国际上一次次载誉而归。从1956年中国动画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2000年,共有45部作品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而这其中定格动画作品就有20部,占了几乎一半的比例,甚至单单一部《神笔》就有五次国际获奖记录。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动画获得的国际赞誉一半功劳应记在定格动画上,那么,我们为中国定格动画写一部历史也是再必要不过的了。

 

    在进一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至今没有一本专门记载中国定格动画历史的书籍,而现有的动画史类著作在中国定格动画方面所述较为简略,有些地方甚至以讹传讹,读后只能略得中国定格动画概况而难窥其全貌。虽然作品评论不少,但对艺术家的研究尚不充分,对中国定格动画现今探索者们的记载更是一片空白。因此,这更加坚定了我写这本书的决心。

 

    写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我的采访有关:直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曲建方先生提到因政治原因木偶片《伐木人》创作被拿下时的遗憾表情;段孝萱女士谈及自己的恩师方明先生时所表现出的严肃与崇敬;胡兆洪先生对重拍《西岳奇童》的感慨与无奈……许多感触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创造中国定格动画辉煌历史的前辈们逐渐老去,无数创作故事和真情实感都被掩埋在时间的沙漠,光阴流逝,许多点点滴滴因无人记录而逐渐无从追寻。所以我想用这本书记录下这些感人的瞬间,以向中国动画的前辈们致敬。在写作过程中,我还接触到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公司的许多年轻的动画创作者,他们给我讲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创作故事,也向我倾诉着一部部作品诞生背后的酸甜苦辣,他们正书写着中国定格动画新的历史,我想我也必须记录下这一切。

 

    虽然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更加完善、充实,但终究难以面面俱到。如果有你所爱的艺术家和定格动画作品未收入其中,那同样也是我深感遗憾的地方。书中尽可能对所涉及的“大师名匠”的生平及作品做了详细的记载,甚至包括把教授学生、制造动画摄影架、绘制漫画、演出木偶戏、拍摄电视剧等一些看似与定格动画创作无关的事情都记录在案。我想这样也许更容易向读者展现一位动画艺术家最真实的面貌,因为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所有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都是自成一体、不可分割的。

 

    我深知这本书仅仅是为中国定格动画的历史研究做了些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它能够抛砖引玉给后来者以启示,或者有助于定格动画爱好者们继续这项“卧薪尝胆”的工作的话,那么它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最后,我想感谢这本书。从前读书走马观花的坏习惯总会让我遗失很多生动的细节,也使我极少去主动思考表象下事物的本质,而写书的过程却迫使我改变,我追逐事件的前因后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所有言论、资料秉持怀疑的态度并积极求证……这样投注所有气力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活得很充实!

 

    曹  

    2012年6月15日

    于山西太原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