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写真物语II:日本摄影1969—1989

 

【书  名】写真物语II:日本摄影19691989

【作 者】饭泽耕太郎,伊奈信男,扎科夫斯基,网野奈央,调文明,

          番场文章 著,黄亚纪 编译

【出版者】重庆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J409.313/4412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饭泽耕太郎

日本摄影评论家、摄影史学者,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学系毕业,筑波大学研究所艺术学博士。一九八六年后,饭泽耕太郎出版三本日本摄影史研究巨作《“艺术摄影”的时代》、《回归摄影——光画的时代》、《都市的视线——日本摄影——九二〇到三〇年代》,奠定他研究日本二十世纪摄影的学术地位。一九九〇年饭泽耕太郎成为杂志déjà-vu主编,积极介绍古屋诚一、杉本博司、牛肠茂雄、荒木经惟等摄影家,也重新对安井仲治、“挑衅时代”评析。其他主要著作包括《欢迎来到摄影美术馆》、《喜欢摄影的方法》、《增补?战后日本摄影史笔记》、《摄影的思考》、《混沌之后——地震后的摄影》等。

 

伊奈信男

日本代表摄影评论家,东京大学美学美术史学部毕业,一九三二年为《光画》创刊号所撰写的本篇论文《回归摄影》是日本摄影评论的滥觞,其中“让我们从此与‘艺术摄影’断绝吧,放弃既有‘艺术’的概念吧,把艺术的偶像抛弃掉吧!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独特的‘机械性’吧!”成为新兴摄影的时代宣言,而“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论点,则联结着之后的写实主义运动。一九七六年,尼康沙龙设立了“伊奈信男赏”摄影奖项,本书介绍的深濑昌久、土田宏美(土田ヒロミ),都曾是获奖者。

 

扎科夫斯基(John Szakowski

美国摄影评论家、策展人、摄影家,年少对摄影的兴趣促使他完成美术史学历,之后至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担任策展人,一九六二年他来到纽约现代美术馆,接替史泰钦成为摄影部门策展人,直至一九九一年退休为止。一九六七年,扎科夫斯基策划“新纪实摄影展” (New Documents),展出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阿巴斯(Diane Arbus)、佛瑞兰德(Lee Friedlander)等摄影家,将纪实摄影往艺术与个人化层面提升,一九七六年,扎科夫斯基举办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个展,将摄影带往新的彩色摄影时代。扎科夫斯基并且以“镜”与“窗”解释摄影的类型,是美国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策展人。

 

网野奈央

一九八〇年生于兵库县,御茶水女子大学生活科学部毕业,经过出版社Little More、创办出版社Foil 等工作,经手多本摄影集、画册、展览图录、视觉杂志Foil、摄影杂志IANN 编辑制作。现为自由编辑,工作内容包括摄影、艺术出版品的编辑与执笔。

近来制作书籍包括花代《柏林》等。2013 12 月创办自我品牌torch press,出版Futoshi Miyagi New Message,同时参与摄影杂志IMAamanaholdings)的编辑工作。

 

调文明

一九八〇年生于东京,现攻读东京大学研究所美学艺术学博士,专业为摄影史、摄影论、视觉文化论,并担任日本女子大学、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东京综合摄影专门学校讲师。主要发表论文包括《重叠的影像—Hans Bellmer 的艺术实践与立体色情照片之间的关系》(《表象文化论研究》第七号,二〇〇八年)、《Jeff Wall—驾驭刺点的图像者》(《写真空间4》,二〇一〇年)、《御真影与“模写”》(《影的模写——写映迁移传染》展览图录,二〇一三年)等。

 

番场文章

一九八七年生于东京,现任职代官山茑屋书店摄影集部门,并且以BAMBA BOOKS 工作室名义出版年轻摄影家之摄影集,包括二〇一二年一月出版的Expanded Ratina(《被扩张的视网膜》)MP1、同年六月出版的RECORD pinpin co,这些摄影集也于代官山茑屋书店售卖中。

 

黄亚纪

1976年生,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赴美日学习当代艺术与摄影,曾为台北、上海、东京、伦敦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与画廊供职,长期于华人艺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2008年于台北也趣艺廊策划“实文件”展,中平卓马、蜷川实花作品得以首次在台湾展出。2011年于台北索卡艺术中心策划“续彩虹”展,介绍日本中青辈摄影家小山泰介、楢桥朝子。20122014年于北京亦安画廊规划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须田一政、北井一夫、三好耕三等摄影家的个展。2012年成立亦安工作室,创办AURA杂志,致力于摄影与当代艺术出版。20144月开设亦安画廊台北,现为亦安画廊台北负责人。

 

编辑与编译作品有:《写真物语上: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亦安工作室,2012年)、《知日:写真》(中信出版社,2013)。翻译与审译作品有: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大家出版社,2014,审译),中平卓马×筱山纪信《决斗写真论》(脸谱出版社,2013),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原点出版社,2013),荒木经惟《写真=爱直到生命尽头,我依然相信写真》(原点出版社,2012),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体版,2012;大家出版社繁体版,2010),Louisa BuckJudith Greer《当代艺术收藏指南》(典藏出版社,2010,合译)。

 

内容简介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

 

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3位大师8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

 

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

 

13位当代大师,珍藏日本摄影黄金时代

 

高梨丰 中平卓马 森山大道 铃木清 牛肠茂雄 荒木经惟 土田宏美

 

须田一政 北井一夫 筱山纪信 古屋诚一 石内都 深濑昌久

 

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这套书对日本摄影史进行了梳理,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二册“日本摄影19691989”记录了日本当代摄影的变革时期。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家不断研究和吸收前卫新知,将其内化于摄影创作,从而使日本摄影进入繁荣时期,开始大放异彩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1968年后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直至1990年代之前进入日本摄影史的筱山纪信、北井一夫、石内都等,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黄金日代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我不认为人类可以只观看事物的既有形态。

我们受被称为意识的地狱、被称为主体的亡灵所囚禁。

但必须超越意识、超越主体,不间断地把视点往具象化的方向、具象化的彼方望去。

美学、造型,是摄影家的首要敌人。

——中平卓马,《先制的一击》,《早稻田文学》,一九七七年

 

所谓的摄影,是将时间“切下”的行为,绝对不是“表现”世界的行为,把我的美意识、我个人的世界观表现出来的,是相机那最无用的道具。唯有远离那貌似深远的艺术,摄影才能成立。摄影不过是与一刻也不停留的外部世界无止尽的相遇后,不停地把因此诞生的“发现”与“认识”化作“瞬间”定格下来的媒体罢了……

摄影家, 以镜头燃烧着“ 明天”。摄影家的现场, 是在昨天与明天的交会, 手持一台相机伫立的“今天”。

——森山大道,《由一台相机开始》,一九八三年

 

摄影,首先一定要从拍摄自己所爱的东西开始,并且一定要一直拍摄下去。

只要持续拍摄自己所爱的东西,就能逐渐把自己的心情,也拍摄进那些照片中。

所谓的摄影,就是连拍摄者的心境也拍摄下来的东西。

很可怕的喔,摄影,可是会暴露自己的呢。

——荒木经惟,《我的摄影哲学》,《高二时代》,一九七六年

 

当我们窥视,藏匿在脑抽屉里的过去便逐一苏醒。

“艺术的创造与白日梦相同,既是儿时嬉戏的延续,也是它的替代物”,弗洛伊德的话,果然是正确的。

——须田一政,展览文Sign,二〇一一年

 

所谓的女星,要能够自恋、打扮、包装,然后极度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星,才能变为真正的女性。但是只有这样是不够的。我还要使用写真力,让她更上层楼。让偶像更是可爱的偶像,让女星更是美丽的女星。也就是在谎言上再撒另一个谎言。

这个时候,真正的偶像、女星现身了。

我完全不认为拆掉面具就能够得到真实。唯有在面具之上再戴上面具,才能获得那人的本性。

——筱山纪信,《艺术新潮》,二〇一二年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