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江南环境史研究
【作 者】王建革 著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X-092.5/1014
【阅览室】自然阅览室
作者简介
王建革,1964年生,山东省招远县辛庄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农学系,获本科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遗室农业史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史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留校工作直到现在。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农业史、生态环境史、历史地理。王建革自1992年以来开始研究中国的生态环境史,几乎是国内最早的以史学方法研究生态环境史的学者。就内蒙古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二三角洲平原的生态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9—20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这3部专著分别对内蒙古、华北和江南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同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发表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刊物上的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内容简介
《江南环境史研究》的研究属于生态环境变迁史的研究范畴,主要方法是史学,史料收集、史料考证等工作都是史学的方法,在论文写作上,也主要用史法的描述法。在一些领域内,涉及到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学、农学、生态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也涉及到美学、文学、山水画和园艺学等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既有传统的考证,也有前沿性的环境史和艺术史的描述。
宋代以降,江南地区,一直就是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在这一千年时间内,江南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宋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变迁做一个整体的、长时段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970年代末以来江南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史和一些相应学科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区域,而1990年代以来,环境史的研究又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书以"江南生态环境史"为题,将人与河流、水利、农业、植物与环境的文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试图将江南的生态文明发展过程详细地展示,以期为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属于生态环境变迁史的研究范畴,主要方法是史学,史料收集、史料考证等工作都是史学的方法,在论文写作上,也主要用史法的描述法。在一些领域内,涉及到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学、农学、生态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也涉及到美学、文学、山水画和园艺学等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既有传统的考证,也有前沿性的环境史和艺术史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