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作 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编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25.2/5068
内容简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致战友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左权致妻子刘志兰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新四军战士程雄致父母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
——华侨王雨亭致儿子王唯真
这一段段的内心独白不仅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而且承载着绵长而醇厚的骨肉亲情,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日寇铁蹄蹂躏下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今天读来仍余味绵长,催人泪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家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元素于一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本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既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取得胜利。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CCTV新闻频道在2015年清明节期间推出了特别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
70年前走向战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本来早应函达问候,奈何战在紧要前方。双亲大人,若我难归,请必保重玉体,家中的妻,若我难回,望勿以我为念;亲爱的儿,不要忘记,未曾停止爱你。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