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经验:我们为什么会学到错误的经验以及如何纠正它们
【作 者】(土耳其)埃姆雷·索亚,(英)罗宾·M.霍格斯 著
【出版者】中国青年出版社
【索书号】B842.5/4017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二
作者简介
罗宾·M. 霍格斯(Robin M. Hogarth)是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奠基人,其研究成果,为判断和决策领域的几代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用的建议和深远的启发。在20多岁时,他就迷上了涉及人们如何决策的问题的研究。这种迷恋在50年后仍然存在,并成为了他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导。他先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然后到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芝加哥大学担任教职,随后到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担任名誉教授,一直至今。他在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报告,并出版了若干著作。
埃姆雷·索亚(Emre Soyer)是一位行为科学家和企业家。他曾在几家创业公司工作并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罗宾·霍格斯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与众多公司和部门合作,开发旨在改善个人和团队决策效力的工具和方法。他曾在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法国高等经济商学院(ESSEC)、英国卡斯商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意大利伯克尼管理学院(SDA Bocconi)、米兰理工大学、瑞士提契诺大学(USI)和土耳其安兹耶因(Ozyegin)等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趣而富有启发的智慧之书。
本书索亚和霍格斯向我们展示了经验如何塑造我们的直觉,引领生活的方向,当然他们还展示了人们有时候因为过于依赖经验而犯错的故事。我们因此了解此类错误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掌握了避免犯错的方法。
经验的确可以成为可靠的老师、亲密的朋友和重要的盟友,正因为它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会帮助我们形成个人的喜好与看法,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经验和它所处的环境如此重要。本书着力于教会读者成为自己的经验教练,学会从外部审视经验的教训,并提供处理经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
如何创造真实的故事:成为故事怀疑论者和故事科学家
人类确实有能力根据经验产生故事。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做法,以至于我们几乎是在无意识中进行故事的创作。因此,当我们从经验中产生的故事,由于过于简单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或误导性的过度概括而具有欺骗性的时候,如何识别谬误就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将我们与生俱来的讲故事的天赋,从一个潜在的弱点转化为更稳定可靠的优势呢?首先是成为一个故事怀疑论者。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沉迷于依据经验迅速而冲动地产生的故事。不幸的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专家会告诉你,在一个随机抽取的25人小组里,找到至少两个同一天生日的人的概率非常大,高达56%。而且,如果你把小组的人数增加到30人,这个概率就会飙升到70%。这怎么可能呢?专家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个解释过程可能包含一整页的方程式,复杂到
无法理解。
请记住,这个问题问的是:25人中,任意两个人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而不是另一个完全不同且更简单的问题,即房间里有没有人跟你同一天生日。因此,专家的解释会涉及到组合数学,这是数学科目下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支。因为在一个25人的小组中,有300种不同的两两组合,故而找到匹配的概率,比人们想象中的大得多,而随着5个新人的加入,概率飙升的幅度也比我们直觉认为的比例大得多。
同样的,新冠肺炎在早期阶段会让人感觉像是普通流感或季节性流感,因为它造成的病例和死亡人数与前面二者差不多。专家们或许会告诫民众,病毒的指数级增长会导致最终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且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感染人数会呈爆炸式增长,而大多数民众可能并不觉得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们无法理解并不等于专家们的意见是错误的!这就是概率,在面对系统风险和罕见灾难时,往往会造成的理解鸿沟,在理解灾难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方面,我们个人的经验并不是可靠的指南。
如何从灾难性教训中吸取经验
当灾难发生时,我们确实有机会从中学习经验教训。我们接受它的冲击,意识到问题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然后深入分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我们能够从灾难性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宝贵的教训,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
在《鸵鸟悖论》(The Ostrich Paradox)一书中,沃顿风险管理与决策程序研究中心的罗伯特·迈耶(Robert Meyer)和霍华德·昆鲁斯(Howard Kunreuther)分析了这个问题。其以多个受灾地区作为案例,剖析了他们在灾后未能为未来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在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时遭受致命后果。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2008年的飓风“艾克”,它摧毁了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岛。但这并不是该地区首次遭遇飓风侵袭。大约一百年前,同一个地区也曾被类似的飓风以类似的方式破坏。该地区的领导人一开始确实从灾难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在重建城市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有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教训也逐渐被淡忘。
迈耶和昆鲁斯特别指出,在2008年的飓风来袭时,本应保护城市的海堤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它们已经年久失修,一些新建的社区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建造海堤。在飓风靠近该地区时,很多人忽视了早期的警示,甚至在政府宣布情况可能是致命的时候,仍然满不在乎。
尽管身处灾害多发地区,在数千名遭受损失的人中也只有39%的人购买了灾害保险。所有这些错误,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基于这些悲惨的案例,迈耶和昆鲁斯确定了两种机制,均由经验助力,且对人类学习灾难的教训尤为不利。
迈耶和昆鲁斯探讨的第一个机制就是降低防御心理的机制。哪怕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忘记极端事件的教训,例如竖立纪念碑以示缅怀,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但灾难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却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淡忘。虽然它或许永远不会被完全遗忘,但会导致我们在心理上放松警惕。
这种降低防御心理的机制,在无伤大雅且经常发生的事故上是有益的,例如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或输掉一场网球比赛。如果每一次失败都给我们带来永久性的创伤,我们就不会再尝试任何事情,也没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往大了说,如果一场飓风摧毁了一座城市,导致人类再也不建造城市,文明的进步可能就会停滞不前。但同样的机制也会使我们变得鲁莽,使我们容易在未来重蹈覆辙,遭遇类似可怕的意外。
尤其是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些灾难时,关于这些灾难的记忆、数据和警示所带来的刺痛和感触,短时间内就会被淡化。灾后重获的安宁和安全感很快就掩盖了灾难曾带来的冲击。鉴于近期没有灾难发生,一些风险甚至看起来更像是机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位于灾难中心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灾后会相对便宜,再加上近期内发生灾难的可能性降低,投资该地区看起来会像是一个不错的决策。
迈耶和昆鲁斯探讨的第二个机制,涉及民众对预防措施的错误看法,即某类灾害的发生频率越低,实施针对这一灾难的措施似乎越没有用处或必要。抗灾意识较强的公民,会在灾害预防措施方面支出昂贵的费用,比如安装防飓风破坏的百叶窗 ;而那些毫无警惕心的人,可能会将同一笔钱花在购买电视机上,并选择享受眼前的美好生活。虚假的灾难警报会给那些没有采取任何防灾措施的人带来不真实的安全感。出于安全防范的目的,政府有时候会发出灾害警报,但如果被警示的灾难最终并没有发生,几次虚假的警示之后,民众就会陷入一种“狼来了”的心态,开始认为灾难根本不会发生,并认为那些花了钱购置防灾设施的人不过是在浪费钱。而确实采取了灾害防护措施的民众,在政府发布飓风警告之后努力地竖起百叶窗,最后却发现是一个虚假警报,他们可能也会因此而变得沮丧,并在下一次的警报响起时,选择像邻居那样,置之不理,坐在电视机前面放松自己。
整个社区可能决定放弃给关键的防灾措施投资,如制定符合抗灾标准的建筑法规,或投保特殊的灾害保险等,但这些松懈的做法,反而导致他们更容易在下一次的飓风中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简而言之,不假思索地依赖经验增加了损失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哪怕我们在过去已经有过无数次类似的惨痛教训。而且,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环境灾害领域。
例如,金融方面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评估投资决策时,倾向于依赖近期的经验做出判断。这种经验更新鲜,也被认为更能够代表近期的现实。这种倾向,在事态的变化比较缓慢时是很有用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业绩和表现。然而,这种倾向存在的问题是,它也会导致我们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对意外的危险过于放松警惕。
打个比方,我们在过去遭遇了全球经济衰退,没人敢担保类似的衰退不会再次发生。但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新的经济衰退出现,就会使我们放松警惕,荒废那些防范金融风险的预防性法规或警示体系。
因此,考虑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灾难和未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在所有前述领域中,重视及时和有效的预防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应对之法。然而,不幸的是,经验也削弱了人们对这种重要防范行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