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环境土壤学
【作 者】贾建丽,于妍 等主编
【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X144/1011.3
【阅览室】花津校区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贾建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长期从事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环境微生物学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事土壤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工作,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教材2部、出版专著1部。
内容简介
本书共8章,结合土壤学经典内容如土壤的基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土壤环境基本问题和污染物种类、特点及其运移出发,论述了土壤环境体系中污染的产生及其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重点阐述了土壤环境污染及其修复的国内外主流技术,分析了各修复技术的特点、原理、适用污染物和土壤类型,并介绍了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最后一章包括11个环境土壤方面的实验。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土壤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土壤评估方法和内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实际案例等,内容更加先进,结构更加紧凑,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相关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环保领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前言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落实、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16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标准(试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国已初步建成以土壤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为框架、以土壤修复技术为抓手、以修复后土壤安全再利用为目标的综合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体系。以环境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与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环境土壤学研究内容也不断快速丰富和外延,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土壤污染调查检测、风险评估、修复与再利用等领域教学与科研的动态发展,根据课堂教学和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认真总结、分析和补充完善,以本次再版为契机,在第二版基础上针对目前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新形势、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框架补充等,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和必要的扩充,以更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土壤环境领域,可针对性培养土壤污染及其控制方面研究的生力军、提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管理模式参考、训练环境土壤学实验与实践技能等。
本书共分基础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在第二版系统论述环境土壤学的产生、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的更新与完善包括中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体系更新、现场修复技术开发与扩充、污染土壤修复后再利用途径开发与完善等,对土壤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等进行补充和更新;实验部分则在第二版土壤基本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测定,土壤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分析实验分类基础上,补充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测定实验,完善土壤环境基本性质测定、土壤污染物检测、土壤污染毒性与风险评估等多层次、综合性的环境土壤学实验体系。
本书主要由贾建丽、于妍编著;另外,参加本书编著及材料整理的还有王巍然、张犇、邹祎萍、赵燊炜、何海斌、赵阳、胡嘉辉,在此表示感谢。
鉴于编著者水平及编著时间,本书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1年10月
第一版前言
目前,世界范围的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损失,同时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土壤介质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等造成其物质迁移、转化特点等,与其他环境子系统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土壤环境问题有较强的隐蔽性与潜伏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鉴于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壤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已成为环境、资源、生态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涉及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也是方兴未艾。
环境土壤学作为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和相关规律、定律等涉及环境化学、生态学、土壤学、化工原理等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对于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控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系统论述环境土壤学的产生、发展和学科体系,土壤的基本构成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污染的产生、危害与相关标准,土壤环境体系的典型污染物及其危害,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并对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进行论述。实验部分则包括土壤基本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测定,土壤有机与无机污染物分析实验。
本书主要由贾建丽、于妍和王晨编著,另外,参加本书编著及整理材料的还有赵丽娜、张岳、彭娟、王海文、房增强等。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2年3月
第二版前言
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使土壤污染及其控制进一步成为环境与生态领域的热门方向,土壤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转化和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土壤环境研究成为热点内容。土壤-植物体系和土壤-地下水体系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受到物质特性、土壤环境的微域变异性、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其环境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表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污染土壤体系内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和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着近年土壤环境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快速发展,以环境学、土壤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环境土壤学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外延,对于土壤环境体系中污染物的防控和环境风险的综合管理与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从事与环境土壤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笔者一直关注和追踪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根据课堂教学和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认真总结、分析和补充完善,以本次再版为契机,在原版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污染场地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新进展,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和必要的扩充,以使其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土壤环境领域研究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培养研究生力军、提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管理模式参考、训练环境土壤学实验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作用。
本书共分基础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在原书系统论述环境土壤学的产生、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际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关于污染场地管理、监测、风险评价和修复技术的导则与规范快速更新的特点,结合近年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特别是现场应用技术比例和种类的改变与不同种类修复技术联用增多等发展趋势,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污染土壤管理体系、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系等进行补充和更新。实验部分则在原书土壤基本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测定,土壤有机与重金属分析实验分类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各高校和单位着重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归纳并补充建立起土壤环境基本性质测定、土壤污染物检测、污染土壤修复模拟等多层次、综合性环境土壤学实验体系。
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教材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领域如环境管理、风险评价和土壤修复等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由贾建丽、于妍、张凯编著,另外,参加本书编著及材料整理的还有赵丽娜、王冰冰、史少贺、李小军、娄满君、赵燊炜、胡磊等,在此表示感谢。
鉴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