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
【作 者】王屹峰 著
【出版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索书号】J120.949/1022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王屹峰:浙江萧山(今属杭州)人。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今浙江大学文博系)。现任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东方博物》编辑部主任兼执行主编。发掘过跨湖桥遗址、前山窑址、长山土墩墓和金山遗址等20余处遗址。出版专著《中国南方原始瓷窑业研究》。
内容简介
《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是关于清代六舟和尚生平和其学术成就的学术专著。作者王屹峰追寻六舟当年的人生足迹,在实地考察中重现六舟的学术与艺术变化过程,借此尽力去触及六舟的心路历程,尝试把握其在晚清学术与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该书是关于清代“九能儒僧”六舟和尚生平和其学术成就的学术专著。以追踪六舟一生行迹的方式,详细生动地记述了六舟生平的各个阶段,及其与当时文化名人如阮元等交往的实况。借此尽力去触及六舟的心路历程,尝试把握其在晚清学术与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本书不但是六舟的生平艺术传记,也提供了很多19世纪中国艺术界交往的史料。另外,书中配有三百来幅精彩的插图。
六舟曾在道光二十九年至宁波,目的并非访碑,而是因水灾募粮。此年大水,管庭芬五月二十、二十一日日记说“绍郡及萧山城中平地水皆盈丈”,“斗米价至六百余”,其时六舟担任净慈寺方丈,“是冬,常住瘠田六百亩粒米无收,不得已至四明募化道粮,至岁暮回寺”,管庭芬还为此代笔起草了“募粮疏”。宁波之行,六舟与素月、管庭芬同行,自十一月十五日出发,至十二月十二日回到杭州,其中往返途中经过余姚的时间可确定,往时为十一月十七日、返时为十二月五日。可见,道光二十九年冬,六舟确实去过宁波,而余姚乃必由之地。吴恒所记年份、季节无误,唯月、日略有差异,当在记忆出入的常理范围内,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
那么,就可能是周氏的自述有问题?诡异的是,上海图书馆藏《三老碑》咸丰六年(1856)六舟“两浙第一碑”弁首后所题,居然也称乃1852年周世熊得诸客星山巅,与周氏自述极其接近,仅移置年份、具体方位略有出入而已。更有趣的是,六舟在开头便说‘徐姚周君清泉云”,言下之意即他下面所言都是引自周氏自称。可见,1852年得碑于客星山之说,均出自周氏本人之口,传者略有差异而已。
1849年既已拓得此碑,那么,六舟为何又要在数年后采用周氏自述的得碑时间呢?假设1849年六舟的拓片也来自于周氏,则周氏没必要将自己得碑之年说晚几年,让六舟这类知情者徒生疑虑,所以此种可能性可排除。而且,周氏显然也不知六舟早巳于1849年从他处获此碑拓片,否则,他便无法在六舟等人面前自圆其1852年出土之说。如此,则只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六舟拓自别家,二是并非六舟亲拓,而为他人拓赠,他再转赠吴恒。无论如何,六舟都应该清楚至少周氏自述的石碑现世时间是错误的,那他为什么在1856年的款识中不予澄清呢?实际上,旧说并非只此一种,虽有出入,但得碑时间都不早于1852年,显然是周氏自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思维,或者说因为某种人情世故而不便直接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