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历代书籍形态之美

 

【书  名】历代书籍形态之美

【作 者】郑军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索书号】G256.1/8737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郑军,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等。

 

内容简介

 

日本设计师菊地信义说:“装帧设计者是阅读了书稿之后才进行设计的。但是,读者是在阅读之前就拿到了书。装帧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装帧设计者需要站在未来读者的立场上,认真推敲装帧设计。”

 

《历代书籍形态之美》一书对传统书籍你设计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包括简册、帛书、雕版印刷等各种形态的演变,竹帛、布帛、皮纸各种不同材质的运用等;同时对书籍封面、扉页、插图、版式、装订方式等不同元素的设计作了详细探讨。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书对人类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书籍装帧设计有着多种形态——竹简、缣帛、手抄、雕刻、活字印刷,目的均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装帧设计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历代书籍形态之美》参考众多学者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对传统书籍设计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

 

    用图文符号写在或印在一定规格形式和材料上面的著作,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书籍。书籍形态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视觉上吸引读者,同时在设计中体现该书的基本精神,向读者宣传书籍的内容,以艺术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日本设计家杉浦康平曾说:“书籍,不仅仅是容纳文字、承载信息的工具,更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物品’。每每翻阅书籍,总会感到无比的惬意,这是因为我们会用心感受它内容的分量,欣赏它设计的美感,有时就连翻书页的过程也觉得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有内涵的,它的内涵超越了文字本身;它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

 

    书籍设计包括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书眉、正文版式、插图等,其中封面、扉页、插图、版式是书籍的四大主体设计要素。在众多设计方面中,封面在书籍设计中占有突出地位,其作为书籍的门面,旨在通过艺术形象的形式反映书籍的内容。封面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担任着无声的推销员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购买欲。

 

    书籍设计的发展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文字出现之前,结绳、契刻、图画等形式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最原始的书籍形式出现在甲骨文之后,载体多种多样,有甲骨、青铜器、石、玉、竹、缣帛等等。但这些载体都在纸出现后逐渐消亡。经历史文献记载于考古资料证实,中国在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并已制造出植物纤维纸。自此,纸张逐渐成为了书写的主要材料,也是书籍的物质载体。而隋唐时期印刷术的发明让手工抄写和手绘文图所造成的信息闭塞、书籍传播困难得到了巨大的改变。隋唐时期的中华大地平稳昌盛,社会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为书籍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也使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日益增长。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漫长,商周以来的青铜铭文的铸造和印章的刻制、秦汉时期形成的石刻和拓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前提。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印刷材料与印刷工艺等不断创新,木活字印刷、金属活字印刷、套色印刷、拱花印刷、磁版印刷等形式相继被发明。印刷技术的出现也使书籍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书籍形式相继出现,旋风装书、经折装书、蝴蝶装书、册页装书、线装书等都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时至当代,书籍形态仍在不断创新,各种奇思异想的概念书不断涌现。书籍吸引读者的除了其蕴含的主题内容,还包括书籍设计家为他们所带来的对书籍美感的享受。在中国,概念书的设计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还是有一些代表作品的,例如书籍设计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作品《设计诗》《虫子旁》等、著名书籍设计大家吕敬人设计的《梅兰芳全传》。这些新鲜的书籍形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增强了设计师、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为读者带来了更愉悦的阅读体验。

 

    《历代书籍形态之美》参考众多学者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对传统书籍设计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书籍设计中的具体元素进行了整理,对书籍形态的未来进行了畅想。该书还附有古籍版本术语、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概述、活字印刷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书籍形态发展史一览表,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