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让一部分人先法医起来
【作 者】果壳Guokr.com 著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D919/6040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果壳网汇聚了一群法医科学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他们讨论和研究连环杀手、著名犯罪案例以及法医学技术。通过真实案例、电影美剧,向读者介绍真实的现场调查技术和法医分析技术。这里是一群鬼手佛手的法医们,从科学角度面对罪案与人性,研究无法辩驳的证据,企图创造安全稳定的世界。
果壳阅读:
果壳传媒旗下的读书品牌,秉持“身处果壳,心怀宇宙”的志向,让科学以真实而优雅的姿态,将它的智识、妙曼、多变、幽默、宽容展现在大众面前。
内容简介
随着CSI的热播,炫目的罪案鉴证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爱好者。果壳网就汇聚了这样一批专业的爱好者,他们讨论和研究连环杀手、著名犯罪案例以及法医学技术。通过真实案例、电影美剧,向读者介绍了真实的现场调查技术和法医分析技术,全书分别从指纹、血迹、尸检、法医基础知识和非物理手段等五章向读者介绍专业的证据检测技术。
法庭科学的魅力在于它已经近乎于魔法,可以将现场的环境、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行为、习惯,甚至心理状态都一一还原。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把法庭科学当做魔法。认为技术可以无所不能、精准无误且方便快捷,亦即所谓的“CSI效应”。这本书的价值之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专家们的工作手段、程序以及科学依据,同时可以破除公众对法庭科学不切实际的期待。而且,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向那些居心叵测者发出了一个警告:不会有任何犯罪行为可以消弭于无形,魔虽高一尺,道更高一丈。
——雷米,犯罪学博士,《心理罪》系列小说作者
让死者说话,给生者公正,这就是法医学的职责所在。法证科学,是执法者有力的伙伴,一起来了解下吧!
——法医秦明,副主任法医师,《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作者
宋慈在《洗冤集录》里面说,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当代的宋慈们不用再银针探喉验毒物,热汤灌顶显泥沙。医生穿上制服,警察拿起手术刀,用科技和细致的工作让死者开口说话,法医这样一个充满着神秘冷峻色彩的职业真是让人想一想就肾上腺素飙升。你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当一个法医,但是只要看过这本书,再稍微闻着书香脑补一下尸臭,恭喜你,你也已经知道尸体知道的一切了。
——江宁婆婆
指纹也是物质的交换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这就是著名的罗卡定律(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Locard’s Theory),由法国法医学家、犯罪学家埃德蒙·罗卡(Edmond Locard)创建。这也是各种侦查手段遵循的法则,而“痕迹”就是物质的转移或交换。
指纹检测的内容也正是这种痕迹。犯罪现场的指纹里,除少量的“血印”和在柔软物质上按压出来的手指纹路外,大部分可鉴识的指纹其实都是“潜伏指纹”,也就是手指分泌物,比如汗液和皮屑等物质转移到其他物质表面所遗留的痕迹。这类指纹一般无法被肉眼发现,但是通过一些特定的鉴识方法就可以让它们“显形”。
通常来说,指纹印本身具有身份比对的意义;除此之外,现代技术则可以通过这些分泌物揭示更多个人特征。
分泌物暴露了你的生活习惯
英国东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法医学专家大卫·罗素(David Russell)曾在2006年提出过一个理论,认为吸烟者的汗液里会分泌可替宁——尼古丁的一种代谢产物,因此,法证人员可以通过检测指纹中是否含有可替宁,来判断指纹所有者是否吸烟。
一年之后,罗素推出了一套可操作的调查系统,这个系统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首先将指纹上涂上一点富含可替宁抗体的纳米粒子,让它们发生反应,然后加入含荧光的抗体将第一步中的抗体染色。如果指纹中确实含有可替宁的话,通过荧光摄影手段就可以检测出来了。此外,罗素还在研究针对吸毒者和酗酒者的对应试剂盒,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快速检验指纹主人的生活习惯了。
除了吸烟之外,另一位英国的法医学家约翰·邦德(John Bond)还提出,指纹分泌物还可以帮助警方了解所有者的饮食习惯。邦德认为,那些常吃罐头食品和垃圾食品的人,汗液中的盐分会比较高,这也会体现在指纹中。如果指纹中测出了很高的含盐量,那么主人可能就吃得不太健康,对判断他的体型也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