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咨询心理学
【作 者】王水珍, 田晓红 编著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B849/1011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王水珍,1978年出生,女,汉族,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网络心理与行为。曾在《心理科学》《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田晓红,1965年出生,女,汉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注册心理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主讲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心理咨询督导等相关课程。先后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湖北省高校“十佳班主任”、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心理咨询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提出了挑战,理论知识普及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咨询心理学》两位作者有着十几年心理咨询实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中承担着咨询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本《咨询心理学》融入了作者多年的实践感悟和教学体会。在介绍心理咨询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咨询心理学》主要介绍了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十大主题,还针对每个主题设计相关的实训内容。
前言/序言
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在国内发展迅速,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催生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追求,而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也加快了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步伐,这些都吸引着众多心理咨询爱好者加入到心理咨询的学习与实践中。据初步统计,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1世纪初开始推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培训计划以来,已有近百万人接受过各类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但在心理咨询行业日益繁荣的背后,学界人士对此充满着隐忧,也许正是这些担忧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在2017年9月12日颁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中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绝不是几个月的短期教育即可达成的,因此应用心理学学生四年的专业培训才应该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重要部分。
心理咨询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的活动,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需要亲身实践。有研究者认为要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需要掌握至少三类知识:第一类是理论流派的知识,如精神分析、以人为中心、行为治疗等,以了解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又该如何治疗;第二类是有关各类心理障碍的知识,以了解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的特征,从而进行分类诊断;第三类是有关微技术的知识,诸如如何倾听、提问和解释等。也有研究者认为需要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理论流派的知识,另一类是专业的一般规范,即普遍认可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共同知识。笔者赞同以上研究者的观点,上述知识的确是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但当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科学发展趋势是流派的声音逐渐减弱,共同知识的声音逐渐增强。而对于心理咨询的初学者,笔者认为更应该掌握专业的一般规范,因此本书的写作着重于心理咨询专业的一般规范介绍。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采用“前沿导读+专题研讨+项目实训”模块化形式进行组织。第一模块为心理咨询前言导读,对应第一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心理咨询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第二模块为心理咨询专题研讨,共包括十个专题,对应第二至十一章,分别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前期准备、有效心理咨询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心理咨询会谈的贯注与倾听技巧、心理咨询会谈的影响技巧、心理咨询会谈的非言语行为技巧、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心理咨询目标的确立与策略的选择、来访者问题的概念化与评估,以及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伦理;第三模块为项目实训,项目实训内容针对每个心理咨询专题而设计,因此在排版上融入每个专题之中。
在体例安排上,根据学习和教学的需要,本书设置了案例专栏、反思与实践、延伸阅读三大专栏。案例专栏介绍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反思与实践专栏结合具体研讨内容提出一些项目,促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反思与实践,增强本书的操作性;延伸阅读专栏则补充了一些与相关章节内容有关的趣味知识,增强本书的趣味性。
本书在几位研究生的参与下共同完成撰写,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欣、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石孝琼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初稿撰写,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徐振兴、宋雨亭协助笔者进行文献的收集。王水珍和田晓红对全书各章进行了内容规划和选择,并反复地进行了细致修改,最终统稿和定稿。
本书是课程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其出版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支持,在此谨表示特别感谢。还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苏利德,其严谨负责的态度值得笔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