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半城市化:农民进城策略研究

 

【书  名】半城市化:农民进城策略研究

【作 者】陈文琼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索书号】D422.64/7401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陈文琼,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化、基层治理和公共政策。近年来在全国10多个省份开展驻村调查,累计超过500个工作日。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一个中部中小城市的田野调查,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分析单位,引入阶层流动的视角和阶层分析理论,展示和理解农民家庭在与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等要素互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形态,并剖析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结构和面临的梗阻问题,并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社会制度为农民家庭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然而,当前显著的城乡分野,造成农民家庭在农村的发展困局,在这种现状下,我国农民家庭的城市化动力呈现为,在城市过上优于乡村的生活。在他们过上“优于乡村”的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有着关键节点意义的城市化参与实践,分别是标志着家庭经济收入开始城市化的进城务工、标志着家庭社会生活安排指向城市的进城买房定居、标志着家庭成员整体进入城市的进城养老,以及标志着农民彻底与农村脱钩的户籍城市化。以农民家庭为分析单位时,发现,在四个城市化具体实践上,绝大部分城市化主体的参与都呈现出“半城市化”的特征。

 

    “发展型半城市化”

 

    笔者系统考察我国农民在城市化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单位、经济遭遇、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其对农民城市化行为选择的影响。据此,笔者提出“发展型半城市化”概念,用来概括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民家庭在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社会生活、家庭成员的制度身份等面向上的“半城市化”状态。“半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家庭同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互构的结果,有助于农民家庭实现体面的城市化。本书将这种“半城市化”结构理解为一种发展型结构,并力图以“发展型半城市化”概念来突破现有的城市化研究范式。

 

    发展型半城市化研究框架对三大范式的突破分别在于:用社会结构理论中的阶层分化和农民社会流动的“社会人假设”丰富以往的人口因经济机会从乡村迁往城市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并突破城市化的单一因素决定论;用社会资源的多维度性来丰富和突破单一经济资源对城市化研究的限定,农民家庭在阶层流动过程中实现对各项资源的获得需要一个保护型的制度结构以支撑其城市化目标的实现,并据此以“可逆的城市化”形塑一个“去城市两极分化”的过程机制,用以突破“集聚经济理论”研究路径下城市两极分化必然产生的研究假设;最后,用“半城市化”结构中农民家庭向上社会流动的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和农业去过密化的不断发生等发展性意涵,来突破关于我国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的主流判断。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