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舌华录

 

【书  名】舌华录

【作 者】()曹臣   黄伶,卿至

【出版者】中国书店出版社

【索书号】I242.1/5571(2)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曹臣,字荩之,改字野臣,号文几山人。晚明时期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商人之家。著有笔记小说《舌华录》。

 

    黄伶,女,国家图书馆馆员,自1984年进入国家图书馆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献查询、制作等工作。

 

    卿至,历史学硕士。文言文是专业,也是爱好。因在阅读和工作中发现图书市场对有趣味的文言文关注过少,因此开始有意发掘。

 

内容简介

 

《舌华录》是一本大众不太熟悉的古书,它成书于明朝,和《世说新语》相差了一千多年,却不妨碍人们将这两本书称为姊妹篇。大概因为它们相像:都是记人说事,都是语录体。

 

中国书店出版社这一版《舌华录》也有两个特色。

 

特色一,是对于幽默的挖掘。《舌华录》以收录奇人妙语为主。书名“舌华”取自佛经“舌本莲花”。作者很好地继承了《世说新语》的精华,言简意赅,语言生动。书里收录的多是仓促口谈,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虽然这些语录距离今人较远,常常又有历史文化背景的限制,但里面的许多妙语却是穿越时空的,今天品读,仍感意味绵绵不绝。编者因此将其定义为“旁观古人抬杠拌嘴,笑看前贤妙语连珠”。读完这本《舌华录》,您可能会吃惊地发现,当下流行的一些段子原来根源在这儿。

 

特色二,仍是“现代口语白话本”,无注释点评,阅读全无障碍。

 

前言/序言

 

南朝宋人刘义庆有《世说新语》一书,新奇精警,广受青睐,后来续写此书的人很多,明人曹臣显然也是受到它的启发,才有了眼前的这部《舌华录》。《舌华录》作为比《世说新语》年轻一千二百岁的姊妹篇,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这一漫长时期内的奇人妙语。历史绵亘,文化流衍,因为时间跨度巨大,也使《舌华录》所呈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言语风貌更加多彩。

 

《舌华录》以收录奇人妙语为主,书名“舌华”,取自 佛经“舌本莲花”之意,内容采自于历代既成的典籍,在记录笔法上,曹臣很好地继承了《世说新语》 的“遗形取神”,言简意赅地用最少量的笔墨,点画出生动饱满的人物性格特征。本书所收录的语段多是仓促口谈,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从中更能见出言谈者的才华之盛与素养之高,这也正是该书引人入胜之处。

 

多言反而不如少言更能切中腠理,智慧所及的语言至精而不烦琐,我们在阅读这些妙语时,可以品味古人的言语思维,感受浓缩即是精华的妙处。虽然这些语录距离今人较远,常常又有历史文化背景的限制,但里面的许多妙语却超越了 时空,现今品读,意味仍绵绵不绝。不信的话,当读完这本《舌华录》,您就会知道,如今流行的一些插科打诨的语段子,它们的根源在哪里了。所以呀,《舌华录》也可以当作一本笑话书来读,作为您培养幽默细胞的教科书喽。

 

为了传播发扬祖上流传下来的趣味文化,特此将《舌华录》白话出 版。为了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整理过程中没有逐字白话,而是采取了“遗形取神”的原则,把这一本古代文人的笔记小说,整理成了现今大众通俗的趣味读物,只在偶尔几个以典故为主料的语段中注明了原型。当然了,如果您想看有历史沉淀感的,也好说,附录中就有原文奉上。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