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百位院士谈教育

 

【书  名】百位院士谈教育

【作 者】李善廷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G64-53/4081

阅览室中校区文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中心)成立于1981年,为教育部直属单位;中心承担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动态的研究、组织高校系统带有指导性、全局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跨学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提出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有关实际工作的政策性、对策性建议等重要职能,同时也是研究高校理论队伍建设问题,引导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推动和促进高校理论队伍建设的重要部门。

 

内容简介

 

作为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院士们既是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的贡献者,也是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建议人。通过访谈,我们聆听了他们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问题的真知灼见。《百位院士谈教育(套装上下卷)》将105位院士的访谈内容整理成104篇文章,结集出版,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院士的“心声”。

 

发展贵在齐放,创新贵在争鸣。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集思广益,需要稳扎稳打,需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正能量。《百位院士谈教育(套装上下卷)》收录了百余位院士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真知灼见,他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抱以热忱的关注、善意的督促和真诚的理解,怀着忧患和希冀之情,审视问题,求解答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希望。

 

前言/序言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其发展水平关乎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影响其思想厚度、文化素养与精神品质。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创造了大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高等教育,我们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矛盾累积和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其间产生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渐进性和适应性调整,需要在反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科技是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之基。教育和科技是实现强国梦的翅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教育和科技的全面支撑。我们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我们要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规律保持尊重。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不会是简单的适应关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也不可能是无缝对接。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多元的。我们国家大、人口多,需求多样,高等教育也要多元。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既要有国家的统一号令,也要有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尤其是要有正确的质量观。尊重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内涵发展,这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我们要永葆高等教育初心。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进入新阶段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解决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我们要坚持初衷,永葆初心。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一定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应发挥出自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切实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应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信。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每种成功的高等教育类型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同情决定着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更要尊重本土实践和实际。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内生动力,必须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土壤。在一味地跟踪和模仿中是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发出中国声音,不能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的。我们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建立与国情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需要积淀和传承,需要决心与信心,也需要恒心与耐心。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