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书  名】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作 者】苏培成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索书号】C51/4039(13)

阅览室社科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

 

苏培成,1935年出生,天津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专门化本科毕业。自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北京第一五八中学、北京师范学院分院任教。1988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泰山学院中文系特聘教授。出版的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北大出版社1994年初版,2001年出版增订本)、《现代汉字学论文选》(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详尽介绍了每个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和正确用法,针对使用中容易致错或混淆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正例、误例相互参照,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其使用技巧。书中还补充了苏培成先生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小文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标点符号的规范化历程。本书体例清晰实用,是教师、编辑、记者、文秘人员等文字工作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我与标点符号研究

苏培成

 

1951年6月,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开始在《人民日报》连载《语法修辞讲话》,其中的第六讲是《标点》。我认真地学了这部书,对标点有了初步的认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1957年暑期,我考入北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59年进入语言专门化,决定了今后的学术方向。“文革”期间我在北京一所中学教语文,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本讲述标点符号的小册子,书名叫《怎样使用标点符号》,1974年1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编写有关标点符号的读物的开始。在这之后,我又编写了《标点符号的应用》,作为《大众实用语文丛书》的一种,1986年6月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1987年初,我参加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标点符号课题组,负责修订1951年版的《标点符号用法》,负责人是语用所的龚千炎先生。课题组断断续续地工作了三年,完成了修订工作。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约我编写一本《标点符号实用手册》,我根据1990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编写,于1994年4月出版。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比较成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提议,课题组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改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简称“1995年《标点》”)。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起实施。《标点符号实用手册》经过修改,1999年1月改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标点符号实用手册》(修订本)。后来又对《标点符号实用手册》(修订本)进行增订,成为《标点符号实用手册》(增订本),2010年3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段时间内我还写了多篇有关标点符号的文章。

 

2016年年底,北京出版社决定把《标点符号实用手册》(增订本)收入“大家小书”丛书,我很高兴。因为我的第一本研究标点的小书《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就是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时我40岁;过了42年,我的研究标点的书又回到北京出版社,到2017年我的书出版时,我已82岁。为了感谢北京出版社对我的支持,我将书名改为《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增订本)》。1974年出版的《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内容简略,这次增订主要根据我写的《标点符号实用手册》。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与时俱进的,它的规范也是不断发展的。讲解标点用法的著作必须随时关注标点用法的发展和政府规范的发布。2011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这是有关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的国家标准。我学习了这一版的《标点符号用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在本书中调整了以下内容:

 

1.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说明;

2.增加了省略号前后点号用法的说明;

3.增加了对三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号的用法说明;

4.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

5.补充了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

6.在《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之外,增加了隐讳号、虚缺号、象声号、示亡号、标示号五种不常使用的标号。

 

《标点符号用法》(GB/T 1 5834—2011)中的以下四点,我没有采纳:

 

1.“标点符号的种类”里已经讲了点号和标号的种类,而在每种标点的定义里又分别注明是“点号的一种”或是“标号的一种”,这种重复没有必要,应该删去。

 

2.新增的术语“语段”,“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这个术语没有必要,有时反而造成理解的困难。例如,讲句号的基本用法时说“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这句中的“语段”不如改为“句子”。因为句号只用在句子的后面,与其他语言单位没有关系。

 

3.对句末点号的定义做了修改,强调句末点号用来表达句子语气。我认为句末点号的首要作用是表示句末的停顿,而不是表示某种语气。这样修改句末点号的定义是舍本逐末。

 

4.在句号用法补充规则里说:“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而实际情况是末尾使用句号的也很多。

 

我希望经过这次修改,这本小书会比较符合目前标点符号使用的实际,对读者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上有些帮助。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谢谢。

 

2017年2月1日于北大燕北园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