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书  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作 者】于世林   

【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O652.63/1044.3

阅览室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于世林,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干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系主任,现为分析化学教授,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色谱分会理事。多年从事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多项有关高效液相亲和色谱固定相合成及应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编写《亲和色谱方法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波谱分析法》《分析化学》等著作和教材8册,参与《分析仪器手册》《化验员读本》等4册著作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中专门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分册。书中从操作者的角度对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发展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做了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正相和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亲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疏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微柱液相色谱法、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色谱分离条件、分析操作、实验技术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梯度洗脱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做了系统介绍,总结了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的进展。

 

本次修订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近年的发展对第二版内容做了大幅更新,新增了亲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疏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的进展三章,删除了第二版中体积排阻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两章。对其他各章增补了仪器、填料、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和技术资料。

 

本书适用于各领域中从事液相色谱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前言

 

本书第2版自2005年出版至今经9次重印,已销售12000余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获重大的进展,为了充分反映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技术的现状,特对本书进行修订。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有机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当前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物研制、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已获广泛的应用。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总在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复杂样品的分析任务,从而受到科学研究、工农业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的青睐。

 

近十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1)在液相色谱固定相研制上,继全多孔硅胶微粒(TPP)固定相之后,迅速研制出表面多孔硅胶微粒(SPP)固定相。

-2μm TPP(1.7μm)和亚-2μm SPP(1.3~1.7μm)的出现,使色谱柱的柱效由200000塔板/m提升到500000塔板/m,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或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复杂样品的分析任务开辟了新思路。

 

2)在固定相研制上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第二代整体柱的出现,第二代聚合物整体柱不仅可以分离大分子,也解决了对小分子的分析问题。第二代,特别是第三代硅胶整体柱的出现可用于多种样品的分析。今后,随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整体柱的出现,它在提高柱效(现已超过100000塔板/m)和选择性方面,仍有潜在发展的能力。

 

3)2009年以后,在分离方法上,亲水作用色谱获得重要的发展,解决了对强极性、易电离化合物,特别是对极性小分子的分析问题,对制药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在检测器研制方面,迅速发展和推广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带电荷气溶胶检测器(CAD)、多角度光散射检测器(MALSD)的使用,并且快速普及了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为解决组成复杂样品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手段。

 

5)随着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技术的快速普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压力上限逐步提高,已由6000psi(400bar)→9000psi(600bar)→15000psi(1050bar)→19000psi(1400bar)→22000psi(1500bar);色谱仪体系的柱外效应提供的方差也大大减小,已由100μL2→50μL2→10μL2,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制作工艺已发生质的变化;分离性能优良、操作简便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仪已逐步取代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由于流动相消耗的降低,节约了分析成本,分析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6)由于高效液相色谱工作者智慧的充分发挥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色谱理论的应用中,发展了用动力学图示法来评价液相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创建了剪切驱动色谱分离方法;完善了微型芯片液相色谱实验技术,提出了与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相组合的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领域的上述重要进展,大大开拓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解决了当代在有机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多种难题。

 

本书第三版增补了与上述重要进展相对应的内容,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变动如下:

 

1)重新撰写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简介、第三章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第四章正相和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2)增加了第五章亲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第六章疏水作用键合相色谱法和第十一章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进展。

3)部分修订了第七章梯度洗脱、第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第九章微柱液相色谱法、第十章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第十二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和实验技术。

4)由于全书篇幅所限,删除了“体积排阻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两章。

 

本次修订笔者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尤其是在“LC-GC North Am”或“LC-GC Europe”杂志上,由Ronald E Majors、John Dolan和Michael W Dong撰写的文献综述,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笔者希望本书第三版能够帮助刚刚进入高效液相色谱领域的“新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了解高效液相色谱领域的现状,并能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原理的基础上,去解决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新进展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勇于创新,为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技术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书承蒙丛书副主编刘虎威教授审阅,责任编辑也为本书顺利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特此致谢。

 

本次修订得到Agilent公司的大力支持,应用支持部张之旭经理、李浪工程师提供了大量仪器说明书资料,Thermo Fisher Science公司商务经理王国强提供了多种仪器说明书,Waters公司提供了合相色谱技术资料,特此表示感谢,上述各种资料对本书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鉴于笔者水平所限,本书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指教。

 

北京化工大学 于世林

2018年8月于北京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