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第八届读者服务宣传月之新书书目推荐

中国美术60年:1949-2009

【作 者】潘公凯,等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特/J121/3282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该书是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美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知名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策展人共同策划、编辑的大型学术型画册。作为一项国家级出版工程,该书循着新中国60年来的年代顺序,根据美术作品在当时美术领域和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以艺术标准为主,在数以万计的优秀美术作品中优中选优,特选出1000来幅作品,配以史论性文字30余万,编辑成《中国美术60年》(第一卷:1949年—1963年、第二卷:1964年—1976年、第三卷:1977年—1984年、第四卷:1985年—1992年、第五卷:1993年—1999年、第六卷:2000年—2009年)共六大卷。各卷均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论为辅,集“权威性、艺术性、代表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书,勾勒中国美术60年来变化发展的规律,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及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为新中国文化生活构筑一座宏富壮丽的艺术殿堂,诚为1949年以来新中国美术精品集大成之作。

 

 清代诗文集汇编

【作 者】《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特/I214.91/2735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清代诗文集汇编》(全800册)为国家清史工程最大型文献项目的整理成果。收录自清入关迄民国建立260余年间3400余位重要人物的诗文集约4000余种,所录诗文不下500万首(篇),计约4亿字。将清一代近300年间重要人物的诗文集悉数收入,作者历史跨度大,从钱谦益、柳如是到宋教仁、刘师培等,作家身份庞杂,上有帝王、皇族、文臣、武将,下有学者、僧侣、画家、商贾,另外还包括许多少数民族作家和女性作家。《清代诗文集汇编》涉及的体裁多样,有诗词文赋、传记碑铭、书启奏议和题跋赠序等,并对当前学术研究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进行了精当的汇编,为修撰清史、研究清史,开发利用清代文化资源,提供了大量足资参考的原始文献资料。很多善本、稿本、孤本为首次影印面世,是中国迄今第一部以影印方式出版的内容最为丰富、涵括最为全面、卷帙最为浩瀚的断代诗文总集。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作 者】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索书号】特/K870.2/4834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该书由故宫博物院与安徽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大系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计五百卷,被誉为“纸上故宫”。大系所遴选的藏品件件都是世人罕见的珍品瑰宝,且多是首次面世,具有极高的考古和科研价值。丛书的出版,可使大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藏品,以先进的制版印刷工艺、高品质的图书形式,系统、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共享的文化资源。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

【作 者】王明明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索书号】特/J221.8/0021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的巨匠,他的艺术探索使中国画向现当代转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使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新出版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囊括了北京画院收藏的全部齐白石作品及齐白石生前收藏、遗物等,作品总量近两千件,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共分花木卷、水族卷、禽鸟卷、蔬果卷、草虫卷、人物卷、山水杂画卷、书法篆刻卷、手稿卷和综合卷等10卷。其中包含大量齐白石的手稿和画稿,这部分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手稿里包含了齐白石生前所写的日记、信札等丰富的原始文献,为了解齐白石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性格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是研究齐白石书法风格演变的极佳实例。

 

徽州名族志

【作 者】禹成华主编

【出版项】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索书号】特/K820.9/2052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徽州地方性总谱,汇集了《新安大族志》、《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三种书的明、清刻本,各书按名门显族,朝代先后次序及家庭沿革撰写而成。《新安大族志》二卷,全名《新安六县大族志全集》,元大儒陈定宇先生真本,明尚书彭德庵先生添辑,清程以通补校,清康熙六年致一堂藏版。该志按迁到徽州的先后顺序,共收录程姓、鲍姓等八十一个姓氏。该志无具体的世系,是各支谱的总谱,对于各姓修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安名族志》二卷,明汪孟沚、戴廷明等撰,明嘉靖刻本,属国内珍本。该志共收录徽州七十八姓,体例与《新安大族志》基本相同,但内容更具体,对世系之介绍更详细。《休宁名族志》四卷,存第一、第四卷,明休宁曹叔明等辑,明天启六年歙县汪仲遇刻本,属国内珍本。该志分四隅三十三都介绍了分布在休宁的五十三姓,分姓分地对涉及到的人物进行具体介绍,对查找休宁县先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书内容相关,互为稽考,成为一体。对于研究当时徽州的政治经济状况、阶级关系、思想文化、人口迁徙以及民风、民俗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鸿章全集

【作 者】顾廷龙,戴逸主编

【出版项】安徽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特/Z425.2/4030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该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李鸿章著作汇编,共39卷、2800余万字,全面收录了包括奏折、附片、咨札、批牍、问答节略、题本、电报、信函、家书、诗文等李氏文献史料,囊括了国家第一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著名图书资料单位收藏的大量李氏未刊资料,其中近三分之二系首次公开披露。这些史料广泛涉及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对深入研究晚清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全书杀青前,编者对目前国内外已见的各种相关资料,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辑佚工作,从而使该书成为目前规模最宏大,内容最完备的一部李氏全集。

 

民国劳工劳务法规史料选编

【作 者】国家图书馆文献开发中心

【出版项】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索书号】特/F249.296/8066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清末明初,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矛盾,民国政府参照国外有关的劳工法律条文、条款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民国的劳动法、劳工法、工会法、调解劳资纠纷条例及为最低工资立法等数十部相关的政策法规。虽然当时的民国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但是为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为维护统治者和资产阶级自身利益,这些法律、法规中多少还是起到了保护劳动者利益的作用。本套汇编收集了民国时期有关劳动、劳工及工会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规条文、释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收集了一些反映当时工人工作、生活状况的统计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整理与选编,可为各界学者、决策人就当前的劳动、工资、就业等立法工作提供帮助。

 

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

【作 者】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出版项】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索书号】特/F812.952/8066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本套《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是近代财政经济的一部重要史料,是晚清财政研究所必须依据的重要资料,这套资料在清末和明初曾由各省清理财政局和经济学会印行,但数量很少,散佚各处,极难收全。它全面反映了光绪宣统年间我国工业、农业、财政经济状况,是研究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且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这对于深化晚清财政史研究必然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代家谱

【书  名】明代家谱

【作 者】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编

【出版者】凤凰出版社

【副标题】中国珍稀家谱丛刊明代家谱

【索书号】特/K820.9/1016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中国谱系之学源远流长,一般称之为家谱、族谱、谱牒的此类文献,与中国的文化发展、社会变迁、历史演进息息相关。存世的明、清、民国族谱数量巨大,然而主要是清朝与民国的,明代的稀少,只有几百种,廖若晨星,而且多有残破。上海图书馆收藏有17000多部家谱,明刊本、明抄本不过近300部。全球存世明谱不过千部。缪咏禾的《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就未涉及过家谱的情况。明代藏书家很多,未有以收藏家谱闻名。明代族谱自然十分珍贵。

丛刊收录明代家谱23种,年代从正德迄崇祯,多为《中国家谱总目》未收录。

 

中华民国史史料四编

【书  名】中华民国史史料四编

【作 者】周光培主编

【出版者】广陵书社

【索书号】特/K258.06/7794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民国期间史料汇编。本书收录的均为民国期间政府(或部门)公开编辑发行的公报、年鉴,包括《临时公报》、《临时政府公报》、《大元帅大本营公报》、《广州国民政府公报》、《大理院公报》、《法部公报》、《内务公报》、《中国贸易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全国银行年鉴》、《中国县银行年鉴》、《中国铁路志》、《中国铁路史》等十余种资料,是研究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商业、金融、贸易等)、军事、交通等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书中还收录了孙中山先生致范石生(小泉)、蒋光亮(信之)、谢惠生、林焕廷、臧和斋等军事函电100余通,蔡元培致宋子文等函电150余通。

 

中国汉字文物大系

【书  名】中国汉字文物大系

【作 者】刘志基主编

【出版者】大象出版社

【索书号】特/H12/0244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中国汉字文物大系》是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收录历代各类文物上所见文字的原始形态并附具体语境,以全面呈现汉字形义源流和书体发展演变轨迹的实物文字资料整理类大型工具书。

全书15卷。前14卷为正文内容,按照《说文解字》540部首的结构统领全书,系统收录了自先秦至唐代各类文物上所见汉字的原始形态,共计4344个字头,45562个字形。所选文物种类力求多样而富于代表性,涉及甲骨、金石、古陶、货币、简帛、石刻等。字形下列出其所出实物文献载体的名称、时代及相关语段的释文。对于能突出体现某种文字变化发展的字形,以按语的形式在相关字形下作简要阐释。每字在字形收录完毕之后,以源流综论的形式梳理该字的形义发展过程。为使读者对汉字及其蕴含的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每卷选收约200帧彩色器物图片插配其中,生动展示了从甲骨、青铜器到竹简、帛书再至石刻、卷纸等丰富的汉字载体。第十五卷为附录,附有音序、笔画、文物、彩图等索引及参考书目,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西南文献丛书

【书  名】中国西南文献丛书

【作 者】《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编委会编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特/Z122.7/0063

【馆藏地点】特藏书库

内容简介

本丛书是有史以来西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文献整理工程,是全国地方文献规划整理项目之一,是中国地方文献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203册(其中《前言卷》、《目录卷》、《索引卷》各一册,正文200册),由文字资料、拓片资料和图片资料组成。丛书囊括了西南地区历史文献的主体内容,共分8个专辑,约1亿字,收录历代稀有文献800余种。其中首次公布的发掘性文献200余种,约占全书选题量25%;明清珍善刻本400余种,约占全书选题量60%;其他稀见珍贵文献约占全书选题量15%。全书坚持了以影印为主的出版原则,严格再现了历史的原始面貌,保证了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它的问世将有力地推动西南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为全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

 

字号设置
标准